第41部分(第3/4 頁)
著能先壓服兒媳婦,好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天天擺自己婆婆的威風。
福亮這成了親,也算是大人了,就得負起自己一家之主的重擔了。但是他不像大哥二哥都有手藝傍身,就算想要掙錢都找不到路子。
就連陳氏都跟著發愁,對周琳抱怨,“這麼大人了,成天就知道上山下水的,沒有一個正形。這回頭要是雪娥生了孩子,這要拿什麼養?”
本來一籌莫展的周琳聽了婆婆這話突然有了想法,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福亮沒有什麼手藝,倒是可以把村口挨著自家地頭的那個大坑包下來,當做魚塘買上幾百上千尾魚苗來養。
她跟陳氏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陳氏居然說,“你不知道?地頭那個大坑原本就是咱家的魚塘。那還是你爺爺活著的時候搗鼓的,有一年他在鎮上不知道聽誰說的,養魚能掙大錢,回來就弄上了。可惜最後沒有養好,魚死了大半,賠得血本無歸,之後家裡再也沒有提過養魚的事兒了。”
周琳這才知道那魚塘原本就是蔣家的,真是可惜了,“怕是爺爺不懂怎麼養魚吧,以為買了魚苗放進去就完了。”
然後她跟陳氏講了這養魚之前,塘底要經過暴曬再放水,還要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放了水之後還要施肥,之後多大的水塘放多少魚苗,魚要放幾種,比例是多少,還有怎麼餵食都有講究。
陳氏這才明白養魚也有這麼多的門道,忍不住誇讚周琳,“看來讀書還是有好處的,這些東西我們哪裡會懂。”
其實周琳是很心虛的,這也是老家外公在村裡養過魚,她才懂一些。想起老家夏日魚戲蓮葉的美景,她又跟陳氏說,“我看咱們鎮上蓮藕賣得挺緊俏,價格也不便宜,這回頭在水塘裡種點藕也挺好,回頭收了蓮子和蓮藕,也能賣上不少錢。”
水塘就那麼大,還是充分利用空間,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說起養魚,她倒是想起自家爹孃了。回頭抽時間回去一趟,讓她爹回頭在稻田裡放上幾百尾魚。稻田養魚,不但稻子格外好吃,魚也長得格外肥碩。
可惜臥牛鎮氣候不太適合種水稻,沒有多少水田,周爹也就分了二畝。像蔣家就一畝水田都沒有,想買都沒處買。
須知,這水田要是改了旱田倒是容易,旱田改成水田就難了。既然蔣家沒法稻田養魚,這在魚塘裡種些蓮藕也挺合適。
隨後陳氏就把福亮和雪娥找過來,說了讓他們養魚的打算,問問他們可願意。
福亮對二嫂一向是信服的,連帶的雪娥也對她盲目相信起來,一聽這話就高興地跟周琳道謝,“真是太謝謝二嫂幫我們打算了,你只管說,我和福亮照著做就是了。”
“既然你們都沒有意見,那福亮你這段時間就把魚塘清理一下吧,回頭曬上一段時間,等暖和了,再準備注水放魚苗。”因為魚塘經年不用,坑底都是亂七八糟的垃圾,周琳就讓福亮抽空去收拾一下。
雖然周琳現在也就在家裡帶帶孩子,也不做什麼體力活,但是這段時間需要她動腦子的活兒可不少。這回把大伯子小叔子都提攜起來了,她也算鬆了一口氣。
趁這個時間,她打算帶著小鯉回孃家一趟,最近這段時間回孃家都是當天去當天回,這回怎麼也要住上一段時間,也好放鬆一下一直繃著的神經。
☆、第66章 回娘
剛出了正月,北風颳到臉上還生疼呢; 因此周琳給小鯉穿上棉襖棉褲; 用小風衣蓋住頭臉。這還不放心; 又拿了小被子給嚴嚴實實的裹上。
“我看還是得做個車篷; 這大人都好說; 鯉兒還小,風吹雨淋的可不方便。”周琳坐在牛車上,看著毫無遮擋的架子車; 若有所思地對福生說。
福生現在有了孩子之後; 已經習慣了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要優先考慮孩子; 當即點頭; “等送了你們; 回來我就做一個。”看著兒子那嬌嫩得彷彿一戳就出水的小臉蛋,他也不忍心它被寒風摧殘。
這剛說了冬天帶著孩子出門不便; 到了孃家,趙氏一看這一行人過來; 就開始責怪女兒; “這大冷的天,你帶著孩子亂跑什麼?”
周琳故作委屈的說; “我這不也是想娘了嘛; 好心來看您; 就知道說我。”難怪人家都說隔輩兒親,果然有了外孫,這閨女就不親香了。
還是周爹心疼閨女; “囡囡也是一片孝心,要是一年半載不來看你一趟,到時候你就該哭了。”閨女向來都是個細心的,既然敢帶著孩子來,肯定做好了準備。再說上灣村到家裡也不過一刻鐘,哪有那麼容易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