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她這段時間已經發現了,這個名為慶的朝代類似宋代,從春聯上的字就能看出比較接近繁體字,她也能認個七七八八。現在剛好也能把自己認字的事情過了明路,還能對照著多認一些字,她是不想做個半文盲的。
趙氏向來是個心腸好又大度的,自然不會說什麼。就連李氏都沒有意見,小三兒在家也幫不上太多忙,束脩大部分也是小姑子出,萬一大小考個功名,也是全家的榮耀。既然沒有人反對,周鑫和小三兒上學的事情就定下了。
為了小三兒也要進學,周琳又趕出了一個書包,因為小三兒年齡還小,特意做成了雙肩背的樣子,喜得小三兒一拿到手就揹著在村裡轉了幾圈,惹來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羨慕的目光。
既然小三兒要上學了,總得有個正經名字,周爺爺拎了一隻雞到村裡的廩生周懷謹家,給小三兒求個正經的名字,順便給八個多月的寶兒也求一個。
周懷瑾根據小三兒哥哥的名字,給他取了“樹文”二字為名,寶兒單名一個“森”字,隨了兩個哥哥的字形,也因為寶兒是周德山家的獨苗,還有幾分枝繁葉茂的寓意。
書包有了,名字也有了,備上束脩,兩人各自就被送去了學堂。
周鑫上的是鎮上一個專重算數的學堂,學些九章算術之類的,畢竟是為了開鋪子經營之類的事。因為先生不包住宿,他暫時跟周磊的朋友王滿倉住在一起,每月分擔一半房子租金。
小三兒年齡不大,可塑性也好一些,上的自然是正經的私塾,先生是隔壁牌坊劉村的一個屢試不第的老秀才,因為年紀大了,就放棄科舉回村開了私塾,據說是個有能耐的,村裡唯一的廩生周懷瑾就是他教出來的。
由此也可見家人對小三兒的期望了。
☆、第21章 灌溉
春天已經過了大半,只下過兩三場濛濛細雨,對田裡正在拔節抽穗的麥苗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莊稼可是農人的命根子,因此全村人都忙得熱火朝天,引水灌溉,生怕麥子衍花時水肥不足,收成打折。
周琳家送了兩個孩子上學後,也開始忙了起來,畢竟家裡有五十幾畝地,全部灌溉一遍可不是個小工程。家裡的男人都恨不得吃住在地裡。家裡女人雖然不用下地,也要做好一日三餐,再送到地裡,還要清洗男人晚上回來換下的沾滿泥水的衣服。
周琳跟著李氏和趙氏忙活的時候,還在想自己的挎包暫時是送不出去了,只能在心裡跟蔣福生說了句抱歉,畢竟家裡的事情更要緊。
到第三天時,周琳家的地才澆了十七八畝,要澆完怎麼還得再有三四天,眼看著麥子就要衍花,周家男人忙得腳打後腦勺,早出晚歸的。
早上男人吃過李氏送來的湯餅,正要繼續澆水,就看到遠遠有個人朝自家地頭走過來。李德全眯著眼睛看了看,問兄弟,“德山,那是蔣家二小子吧?”
說著話人已經走近了,確實是蔣福生。他走過來之後就問,“阿爺,周伯周叔,還有多少地沒澆啊?”
“還有三十來畝。你家裡忙完了?”周爺爺說完又問蔣福生。
“我家裡的地昨天剛澆完,想著您這裡肯定還得幾天,就過來幫兩天忙。”蔣福生一身打了補丁的短打,做好了幹活的準備。
周德山對女婿十分滿意,雖然訂了親,農忙時節女婿來老丈人家幫忙幹活也是約定俗成的了,但是有沒有心還是能看得出來的。有的小夥子去丈人家說是來幹活,穿得卻光鮮亮麗的,一點都不實誠。
既然都是實在人,話也不多說,就開始幹活。多了一個壯勞力,明顯這效率高多了。蔣福生和周磊兩個年輕力壯的小子輪番踩得水車飛一樣旋轉,只見溪水被引到竹筒裡,嘩啦啦不停歇地流向麥田裡,周德山兄弟兩個不時得調整竹筒,把水引到沒有澆到的地方。
老了,老了,還是年輕人能幹啊。看這樣子,說不得後天不到摸黑就澆完了,周爺爺坐在田埂上,悠閒地喝了一口水,心裡美美的。
多了一個人,還照前兩天那樣送飯自然不夠吃,幹著體力活總不能連飯也不給吃飽。於是,周爺爺喝完水就先回家說了一聲,交代備上孫婿的飯之後,沒有多歇就又回地裡了,活還等著呢。
農忙時節的飯菜本來油水就多些,原本準備中午炒個水芹肉片,一個瓜片炒蛋,有肉有蛋,算是豐盛了。但是知道女婿在地裡,趙氏又殺了一隻小公雞燉上。到了中午,就讓自家閨女帶了周雪蓮家的二妞送了過去。
周琳提著裝著麵餅和菜肉的竹籃,二妞拎著裝了熬得濃稠的黍米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