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想到蔣福生最近經常在鎮上做活,還是給他做個單肩的包吧,還可以斜挎,帶些東西也方便。
一個包用不了多少布,家裡過年做新衣服還剩下不少碎步布,周琳問趙氏要了過來,準備做一個撞色拼接的“時尚”挎包——其實是沒有現成的整塊布罷了。
雖然都是一些碎布,但是還有不少用處,趙氏不想給閨女糟踐了,“你要碎布是想做什麼?你的喜服還沒裁好呢,這個月淨惦記著挖野菜了,一家人的臉都要吃成綠的了。”
“我想做個挎包給蔣二,好歹他也送了不少東西過來,我總得意思意思,做點東西回過去吧。等這個做完我就裁喜服,梅子還要給我繡點花樣呢。”被打趣多了的周琳提起未婚夫和嫁衣絲毫臉不紅心不跳的。
“你這些碎布頭子能做啥?納鞋底啊?”趙氏有些納悶,閨女也不太會納鞋底啊。
“我做好了您就知道了,現在保密。”周琳揣起碎布就溜進周奶奶屋裡,神神秘秘開工了。一邊做還一邊還叮囑奶奶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要說。
周奶奶樂呵呵地答應了,不過剛看了一會兒,她就明白其中的名堂了,“別說我二丫不善針線,我看這心思倒是挺巧的,這個包還能這樣做,倒是節省又好看。”
這些碎步在家裡也就能納個鞋底,大些的還能做個鞋面,別的就沒有多大用處了,就算去店裡買布,大塊的布和布頭子價錢也差多了。要不說人老成精,只看了幾眼,老太太就看出了其中的門道和背後的好處。
因為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周琳一個上午就做好了一個挎包,看了看成品,自覺很滿意。雖然拿好幾塊不同的布拼成,但因為染色技術的稀缺,百姓家的衣服顏色大多都很暗淡,顏色種類也不多,看著倒不花俏,男人揹著也合適。
等趙氏看到女兒獻寶時,也吃了一驚,沒想到還真能讓她搗鼓出來一個能用的東西。正好給女婿送過去,也讓蔣家看看自己女兒的心靈手巧,也能再高看她一眼。誰家公婆都是喜歡巧媳婦的。
挎包是做好了,周琳卻不知道該怎麼送過去,主動約他見面未免有些不矜持了,但是她也想問問蔣福生最近在鎮上都做了什麼,看能不能幫他一把,好歹他也是為兩個人的將來努力呢。昨天見面只顧著害臊,倒忘了問他。
雖然決定找堂弟約他出來,周琳倒不著急,不然人家昨天送了東西過來,自己隔天就巴巴送了回禮過去,不就顯得太看重他了?男人還是不能太慣著了,還是要抻抻他才好。
周琳和堂弟商量三天後約蔣福生去後山見面,把包送給他。周鑫卻趁機提了一個要求,“二姐,找我辦事自然沒有問題,但是你得給我做一個一樣的包。”他眼饞二姐做的挎包多時了,他娘又不願意費力給他做,正好周琳有事求他,就趕緊求了二姐做給他。
“給你做個包倒是不費什麼,但是你要這包做什麼?揹著上學不成?”周琳這才想起家裡除了大堂哥上過一年私塾,認得一些字,其他人都是文盲,我的天,這真是個恐怖的事實。
“二姐說什麼笑話,我才不要上學呢,大哥上了一年,雖然認得幾個字,但束脩可出了不少,花費太大了。”周鑫想起大哥上學那一年,家裡明顯難過了不少。
周琳這才知道,在古代,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不過現在家裡條件好了一些,讓周鑫去讀兩年書倒也供得起。他年齡不小了,考功名什麼的也不現實,但是能學點東西,明白些道理,也是一件好事。再不濟也能跟石頭哥一樣,會些算術,找活計都容易得多,工錢也比別人高些。
晚上在飯桌上,周琳跟全家人說了想讓周鑫讀書的事情,還拿了周磊舉例,“咱們家越過越好了,將來多攢些錢還是要在鎮上開鋪子的,到時候除了石頭哥,其他人連大字不識幾個,賬目也算不清楚,被人騙了都不知道呢。”
周德山家自然沒有意見,閨女說得也有道理,再說了,大房日子好了,寶兒日後也有個依靠,女兒總要嫁出去的,兒子還是要有兄弟幫扶的;孃家日子過得好,周雪蓮只有更高興的,而李氏兩口子自然是更不用說,一時間,十幾隻眼齊刷刷看著一家之主,看得周爺爺壓力山大。
老頭兒捻了捻山羊鬍子,多感受了一下被眾人矚目的感覺,不緊不慢地說,“金子年齡大了些,又是個調皮的,雖然也是個機靈的,但是恐怕讀起書來坐不住啊。”
一時間全家人都很失望,只有周琳眼睛亮晶晶地盯著爺爺,“然後呢?爺爺您既然同意就直說了唄。”問完全家人又抬起頭看過去,周爺爺對小孫女的拆臺也不生氣,繼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