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必須對皇后孝順,畢竟這個社會還是重孝道。但這個社會同樣的,也歧視女人。太子只要禮數做到了,不聽皇后的話,不聽後宮婦人之言,不但沒錯,還會被人讚賞。
能說太子的,只有皇帝。若是後來有了太傅,估計還要算上太傅。
但是太傅也不能起多重的作用,畢竟太傅是臣,太子是君。
所以他一個只擁有最低爵位的小臣子,怎麼能要求讓太子看他眼色,做事之前為他三思呢?
當然,為人太子,這樣做事不經頭腦肯定是大大的不對的。
並不是說他就真的要為臣子考慮,而是他要明白,做一件事,會發生後果,他最終要承擔這種後果。
比如這次在狀元樓的事,即使拋開給凌蔚惹來的麻煩不提,太子為他自己也惹來了很大的麻煩。
凌蔚讓太子去狀元樓,除了滿足熊孩子的要求之外,更多的是讓太子接觸其他讀書人,改變對讀書人的偏見,並且透過和劉祺、趙圭的交談,把太子聰慧敏學的印象傳出去。
劉祺和趙圭,算得上是這一代讀書人中的領軍人物,雖說現在還不顯,但是在年輕一代讀書人中,話語權十分大,聲望也十分高。
而太子還小,以後得他所用的中流砥柱,肯定是會從劉祺和趙圭這一輩人中選出。
凌蔚也算是煞費苦心,而這苦心背後,有皇帝陛下的推動,自然不必說。
不然凌蔚自己是肯定想不到這一點。
凌蔚看見太子今日出宮是很驚訝,但太子會出宮他則是早就知道的。因為皇帝陛下之前就說過了,讓凌蔚領著太子去見見他相熟的讀書人,讓太子顯露一下學識,驚豔眾人一把,然後在事後再瞧瞧洩露太子的身份。
這樣太子愚鈍的流言就不攻自破了。
而太子之前表現不錯,他的學識和見解也的確讓劉祺和趙圭驚訝不已。但是後來不成熟的表現,足以大校太子之前給人留下的好印象。特別是他可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顯露這一面,針鋒相對的還是謝貴妃的孃家人,大皇子的外祖家。
謝霖安不足為懼。其才華尚可,其心性卻差了許多。入朝為官,可能其品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