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4 頁)
兒子的喜愛之情,從宴會的規模和精細程度上便能看出來了。
宴會自是君臣得宜,氣氛熱烈,楊堅興致很高。
泰山腳下兗州刺史薛胄撰寫《封禪圖》及《古封禪儀》上呈天聽。
奏本被高高舉過頭頂,薛胄在楊堅獨孤伽羅面前拜倒,高聲道,“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當登封告禪,帝王盛烈!”
在一側痛飲美酒的陳叔寶撫掌大笑,起身行禮,當即賦詩一首。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登封書!
太子楊勇先叫了聲好,他與陳叔寶在詩文女色上脾性相投,這些年還有些來往,好友賦詩,豈有不捧場的道理。
楊堅謙讓不許,於是百官要求封禪的浪潮一層疊過一層。
先有國庫布帛堆放不下,楊堅免除三州賦稅徭役的盛景在,後有仁壽宮落成,現有江南五穀豐登。
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召顯著盛世太平,朝堂上下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自秦始皇泰山封禪,哪一個帝王不渴望能在泰山祭天拜地。
只有不敢的,不應當的,蠢蠢欲動卻心存顧慮的。
沒有不想的。
皇帝顯然是最後一種了。
楊廣面上溫和的笑自宴會起便沒下去過。
封禪者,高厚之謂也,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增泰山之高以報天地,天命所詔。
楊廣待臣子們都說夠了,便起身出列,掀袍在大興宮正中央跪拜叩請,“兒臣固請父親登頂封禪!”
由楊廣出頭,率領文武百官抗表固請,再三陳請,皇帝答應東巡,祭祀泰山。
太子楊勇鎮守長安,皇帝任晉王楊廣領武侯大將軍,主政泰山祭祀大禮,雖凡事均有皇帝過目欽定,但人在長安,能做的事便多了。
宮宴過後楊廣與楊素書房議事。
楊素呷了口茶道,“經此一役,天下百姓知晉王楊廣者十之八'九,提起太子,反倒沒什麼好印象了。”
太子這一年來放浪形骸,皇帝皇后越見不滿,已經暗中派人盯著東宮,察察太子的行為得失。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太子徹底失勢,只差最後的重擊了,隻眼下還不是動手的時候,高熲、蘇威、虞慶則還佔著朝堂的半壁江山。
提及高熲等人,楊素面上亦有凝重之色,壓低聲音道,“高熲此人有王佐之才不消說,為人還十分謙讓圓滑,懂得放權、避讓,又摸得透聖心,私德上都沒什麼特別能讓人拿捏的,這些年來得皇上重用信任,想扳倒他,實在找不到缺口。”
楊廣點頭,“上次仁壽宮的事如何了?”
楊素回道,“皇上讓高熲去巡查驗收,高熲回去只說太過奢華富麗,皇上果然大怒,要問罪於我,幸得同僚提點,請了皇后說情……”
楊素說著搖了搖頭,接著道,“有皇后在,皇上消了氣,反倒覺得我是孝心了,至於高熲,皇后雖有些怨言,但恩寵亦如從前,沒有絲毫損傷。”
找不到由頭,便只好先擱一擱。
等一等,總能等得到機會。
楊廣點頭應了,起身道,“泰山祭祀依照古禮,這件事出不得差錯,好好準備東巡,旁的事先放一放也可。”
楊素也知輕重緩急,領命了。
第114章 但還是想試一試
天下承平,民生安定。
楊堅興致一起,頒佈詔令命尚書省在邙山為北齊、陳、後梁修建宗祠,著北齊高仁宗、後梁蕭琮、陳朝陳叔寶按時給各自的宗祠祭祀供養,所需一應器物皆由朝廷供給。
北齊、陳、梁皇族宗室因為亡國降俘,滅國即已經絕了宗祀,楊堅詔令一出,一眾人無不感激涕零,歌功頌德之聲更甚,朝上朝下皆是一片喜氣洋洋。
百官隨皇帝東巡泰山,楊廣沒閒著,但未找到合適的時機。
高熲是硬茬,蘇威也多得皇帝寵信重用,當年朋黨之事牽扯出百餘人,不過與石沉大海沒什麼分別,並沒有真正動搖到根基。
蘇威被罷官後,沒多久便被皇帝重新啟用了,年前皇帝恢復了蘇威邳國公的爵位,任職納言,榮寵依舊。
這一次也一樣,蘇威隨天子東巡前往泰山封禪,途中雖是因大不敬罪罷官除爵,但楊堅只怒一時,離不開蘇威,很快又複用了。
楊堅不是好大喜功之人,十幾年來勤儉節約的習慣和脾性還有餘威,泰山之行便沒照楊廣的預計,一切從簡,直接影響了泰山封禪的規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