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的,對有些人來說是無間地獄,對有些人而言卻是無上天堂!
反正在許多外國人眼中,神秘的華國依舊是那傳說中的黃金國度,值得他們嚮往和冒險。
那個華國通便是如此,他在北京已然定居二十多年了,這些年裡走遍了華國的大好河山,說是半個華國人也不為過。
冬秀倒挺想與他聊聊,這樣有見識有經歷的人,想必眼界也是不一樣的,可惜過年無禁忌,胡競之那書房裡煙霧繚繞,足以引爆煙霧警報器,她也只得遺憾遁走。
總之她這次可算是真正做了回相夫持家的賢妻,很給胡競之漲了幾分面子,外界一直傳的他懼內的謠言倒也消散不少。
這時候的年節氣氛是會持續很長時間的,直到逛完元宵廟會,那種熱烈的興興頭兒才算消下去。
而此時已然是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時節了,雖說還是冷得人不想出門,可那河床裡的冰已開始化凍,河岸的柳枝也開始初現那惹人憐愛的嫩綠。
花廠裡也有了成堆的花枝、盆栽售賣,想著家裡已經好久沒見著這鮮豔的顏色了,冬秀便一股腦的買了許多回來插瓶,也算是迎春了。
第80章 新書
元旦時報社也委派王稚萍來給她拜年了;閒聊中冬秀便把開新文的打算告訴了她;還說待到開春時節便可讓她拿到前二十章的稿件;直把她喜得說是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禮物。
結果因為過年,中間直荒廢了三個多月,斷斷續續的也沒寫幾個字;眼看時間已經快到了,話已經說出去;這跟人怎麼交代哇。
只得和那小學生一般,事到臨頭,哭唧唧的補趕寒假作業。
但禍兮福之所倚;這次雖然失約了;卻未必見得是壞事。
只因各大報紙上不久前登載了華國在巴黎和會上所受到的屈辱和不公正待遇,已然如一瓢冰水潑到了滾油裡,引起華國民眾的強烈不滿。
原本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的賣國喪權的“二十一條”已然激發民間各界的不滿和憤慨,此次作為戰勝國的北洋政府不僅沒有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反而準備將其轉讓予日本。
訊息傳回國內;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報紙上、學校裡、乃至街頭巷尾,各處充斥著人們激憤不滿的吶喊聲,三不五時便可見□□隊伍打街頭路過。
冬秀也終於記起了那些年反覆背誦過的一道歷史題:五四運動的影響和意義!
沒錯;再過三兩個月,便是名震中外的愛國運動——五四風雷的全面爆發時刻。
對於這些運動、革命和戰爭;冬秀雖也覺得心悸;卻一向不會太放在心上;她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走向;知道華國終將重新崛起再次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作為一個穿越者,她總是少了那份歷史參與感,更多的只是旁觀者和見證者而已。
可自從上過幾次街,切身感受過幾次那越發洶湧的愛國情潮後,她覺得自己那顆淡定的心也不再淡定了。
可她能做什麼呢,罷工?罷課?示威?還是□□?好像哪個也不適合她,作為一個家庭主婦、路人甲,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跟著抵制日貨了吧。
“哎喲,那些學生們一天天的不好好唸書,瞎鬧鬨個什麼勁啊!”
勇於抗爭的愛國志士有很多,可更多的卻是王媽這樣對國事濛濛昧昧的人,她們是不懂那些正在為國家權益而抗爭的學生們的,每當遇上□□隊伍,她們也只是駐足在街邊圍觀一下稀奇熱鬧而已,甚至面帶笑容的評頭品足議論一番,估計她們覺得那些學生是吃飽了撐的在玩過家家吧,看著叫人無奈又心焦。
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怪魯迅大大要棄醫從文了。
也難怪這時候的報社宗旨總也逃不脫“喚醒民智”這一項宗旨,在長期的封建社會統治下,國人被奴役壓迫了太久,那種奴性、愚昧、自私、無知幾乎都被刻在了骨子裡,不要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崇高的責任感,普通百姓甚至完全不關心國事,只在乎自己眼前那一畝三分地。
冬秀現在更加堅定了寫這篇小說的信心和決心。
她不僅要把後世的各種美好展現給他們看,還要讓這些人知道自尊自強的重要性,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然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覺悟的,可是當國家孱弱時,作為子民便要受到欺辱和壓迫,想要自己過得好,必須先使祖國富強壯大,這卻是人人都應該知道的道理,普通人也許言輕力弱起不到什麼重要作用,可至少能為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勇士們吶喊助威吧。
她要讓這些普通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