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好轉。
顧國安看著幼子可憐兮兮的縮在角落裡,伸手把他拉到自己懷裡,雖說民間自古有“抱孫不抱子”的說法,但在幼子這,顧國安倒是沒避諱過。
察覺到爹爹的舉動,顧啟珪倒沒覺得不好意思,他是真覺得冷,抬頭給了他爹一個燦爛的笑容,就埋進了他爹的披風裡。另一邊的朱氏看著孩子的動作,會心一笑,卻也有著心疼。
顧國安拍拍懷裡的肉包,沒說話,這次去大慈恩寺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遊玩祈福。師父玄景大師正在慈恩寺講經,於情於理都是要來拜訪的。再有,師父精通醫理,妙手丹心,讓他出個方子給幼子調理調理身體也是可行的。
說起來,玄景大師當年還是陰差陽錯成了他師父。其實除了顧家上一輩人幾乎沒人知道一個秘密,當年安氏生顧國安時難產,差點就不行了,就覺得是孩子與自己八字相剋,堅決不讓養在跟前。當時顧庸與她成親不久,正是濃情蜜意時,自是沒有拒絕的,做主就把顧國安丟進了顧府後山上的寺廟,有丫鬟婆子照顧著,再多也沒有了。
當時,玄景大師正雲遊至此,受陸家所託,教養他們的嫡長子陸平,他和阿贏就是那時認識的。說起來,顧國安從沒有正式行過拜師禮,但師徒之實是有的,自他記事,記憶裡就是師父。
等顧老太爺,也就是顧國安的祖父,五年後凱旋迴家知道這件事兒,大發雷霆,做主把他接了回去,他才得以回顧家,但跟著師父學習一直都沒有斷過,直到在十五年前師父再次雲遊四海。他和阿贏才算是出了師。
這也是顧國安一直對安氏感情不深的原因,安氏性子涼薄,顧庸又迂腐自傲。想當初,長子養在父親母親處,顧國安是非常反對的,奈何當時他外放處境艱難,沒顧上長子,待到五年前,他想帶走長子,但長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今早顧國安接到父親信箋,道是父親、母親會在年後進京。他倒沒有太過驚訝,這是他已早料到的,在他下定決心要把幼子送進國子監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件事。
父親、母親重視嫡長,怎麼會同意他如此行事。不過他意已決,就算是父親、母親也不能改變他的意思。何況長子被養的和父親一樣性子迂腐,實在不堪擔當起一個是世家貴族的職責。再有,長子心向二房,這是從小的養成的習慣或者說這是母親所想要得到的結果。但是對於自己和妻子而言,如果不能兄友弟恭,愛護姐妹,他要這樣一個嫡長子作何?
低頭拍拍懷裡的幼子,啟珪聰慧,他也絕不能讓他因為嫡長嫡幼之分而得不到應有的教育跟資源。說他偏心也好,說他什麼都好,他拎的清,他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出了京城,馬車的速度快了起來,但還是用了將近一個時辰,才到了慈恩山山腳下。
從車子上下來,看著眼前一眼望不到邊的雲梯,顧啟珪不可抑制的抽了抽嘴角,媽呀,這是要用腿爬上去?
求助的看著他爹爹,希冀從他爹嘴裡聽到還有其他上山的方法,可是,“慢慢上,不著急,我已經派顧遠先上去,安排了廂房,今日就在寺裡住一晚也可,嚐嚐這裡的膳食,慈恩寺的齋飯可是一絕。”顧國安拍拍幼子的頭,笑著說道。
最後一點希望落空,顧啟珪伐開心。
第21章 大慈恩寺(二)
顧啟珪看著眼前,望也望不到頂的臺階,驀地一哂,確定他能爬上去?
不管他怎麼想,總之他們出發了。一家五口慢悠悠的上著臺階,周圍其實沒什麼好看的,正值冬季,也只有松柏還帶著綠意。他們來的不算早,已經有不少來祈願的香客從山上下來了。
顧啟珪吭吭哧哧的爬著臺階,他現在倒是不冷了,但是累。他人小腿短,爬起這臺階來尤為費力。
突然,他身體一輕,嚇得他趕緊想抓住什麼,回過神來已經被他爹放在了肩頭,視野突然開闊起來,嘿嘿。
“順寶,不知羞,這麼大了還要爹爹抱著。”顧煙琪在後面嚷嚷,她沒有惡意,也不是嫉妒什麼的,就單純的想嘲笑弟弟,顧啟珪扭頭衝她做鬼臉。
“弟弟還小,爹爹多疼一些也是應該的。”顧煙茗看著爹爹肩頭的小弟,笑著說道。
顧啟珪聽著卻皺了皺眉,卻也沒說什麼。
轉過一個彎,顧啟珪已經能看見慈恩寺了,他拍拍爹爹的肩,示意自己要下去走,上邊風景固然是好,但架不住冷啊,還是自己走著能暖和些。再說他已經不是很累了,一直讓爹爹拖上去也不好吧。
顧國安配合的把幼子放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