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雖然他入學國子監,成為了監生,但和直接透過選拔進入太學的監生又不大一樣,他們更像是小學生,需要透過縣試、府試、院試一步步考上去才行,而太學的監生可以直接參加鄉試。
而顧啟珪已經缺席了兩屆太學的選拔,他想經歷所有的科舉來為自己積累鄉試的經驗,而不只是在學校學習。
本朝科舉要求回原籍,甚是嚴格,不過對於國子監學生,也是有優待的,可以在京城近郊擇一縣城掛名考試。
不過本次縣試、府試結束以後,恰逢朱老太爺八十大壽。
七十已是古稀,八十是大壽,自然是要大辦的,就連朱氏此次也決定帶著兒女回安慶為祖父拜壽。
再加上顧啟珪本身對江南充滿好奇,所以就想著回原籍參加考試,正好今年為正科,可以參加完縣試、府試以後參加院試,要是順利的話還可以參加秋闈。雖在江南呆的久了些,但因為江南有底蘊在,倒也安全。他可以見識一番,還可以跟著孃親一起回京,一舉三得。
於是,在與自家師父和爹爹商量後,就決定此次回江南參考。
顧啟珪掀開車簾,看著街道兩旁,這裡的一切是他熟悉的樣子,倒是記憶裡那個全是現代化的城市在他腦海裡已經變得模模糊糊,記不清了。
時間啊時間,真的奇妙,它可以撫平一個人所有的以前,卻又在上面刻上獨屬於它的記憶。
第39章 此子肖“父”
馬車悠悠很快就到了陳府,這些年顧啟珪到陳府,和到自己家裡沒什麼兩樣。他手腳利落的跳下馬車,大喊一聲:“陳伯,我來了。”
“七少來了?怎麼沒提前著人來報個信兒。今日夫人去了曲府,要是知道您來,肯定是推了宴,在家等著呢。”老管家說笑道,這幾年老爺夫人對這位少爺的重視,陳府眾人都是看在眼裡的。
他們是真心待這位的,也幸好,這位小主子的脾氣不錯,品行也好,知道努力,倒是沒有辱沒自己家老爺的名聲。再有,因為他時常來陳府,倒是令府裡有活力了許多。
“沒事兒,我去書房待著吧,等師孃回來了麻煩陳伯著人叫我一聲。還有我今日就住在這兒,明日一早去國子監。”顧啟珪說著向書房走去,他沒有提他師父陳恪,是因為他師父平日回家用中膳的時候並不多。
“是,我這就去吩咐下去。”管家回道,他還要叫人去打掃一下顧少爺的住處,因為顧啟珪時常過來陳府小住,曲氏就在前院為顧啟珪收拾了專門的院子,供他休息。
“好的,有勞陳伯了。”顧啟珪道謝的聲音還是從遠處傳來。
陳伯跟在後頭失笑,曾幾何時,七少爺已經真正把這裡當家了?想他小時候,說話辦事還帶著十足的客氣,顯得生分。現在說話語氣已經非常隨意了,帶著親暱,這種轉變他是非常開心的。
顧啟珪對這裡和他家一樣熟悉,根本用不著人領著他,也能自力更生。他其實還挺喜歡待在陳府的,起碼安靜,想想他家裡的那一串子人,顧啟珪只覺得無比頭疼。
推開書房的門,顧啟珪走到書案旁,拿起毛筆,在鋪平的宣紙上落筆。他現在的心還是不平靜,他需要完全靜下來。
一個“靜”躍然紙上,這些年,他一直臨摹爹爹的字,初時他的字和爹爹的非常像,當然是指形似。
隨著他慢慢長大,手腕拿得住勁兒了,他的字就開始有自己的風格了,現在他的字在細微處還有爹爹的影子,但是在神韻上倒是和爹爹的字完全不同了。
他到現在都是用左手寫字,都道他是天生左撇子,因為大齊朝的書寫習慣就是從右往左寫,他用左手倒也方便。
沒有人知道的是,其實顧啟珪的右手也寫得一手好字,他前世學的是中文,書法是他的必修課,他也練得一手毛筆字,這也算是他的隱藏技能了吧。必竟,他右手和左手寫出的字,完全是兩個人的,任誰都認不出來那是出自一人之手。
紙上繼續出現了“心明德”三個字,因為此三字是顧啟珪一氣呵成所寫,看著像是一個整體,和之前的“靜”連起來倒有些格格不入。
顧啟珪看著自己所寫的“靜心明德”四個字,搖搖頭,他心裡竟然亂成這樣,本該一口氣寫好的四個字,他在第一個字就停下來了,真是……
他寫這四個字,本是想給自己一些忠告,人身處權力渦漩之中,只有有堅定的毅力才能守住本心,但人生有太多的逼不得已。
在這個他即將真正走上這條道路的時候,就是他也是有些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