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頁)
但閱卷房卻依然燈火通明。
縣試閱卷並沒有那麼多講究,並不謄寫,也不糊名; 省去了許多工序。若不然上千份卷子; 是斷然不可能短時間看完的。
胡知縣自然是不可能一人閱卷的; 縣丞、教諭、訓導甚至乃至禮房的書吏都要參與其中。
基本上是由下面的人初選一番,留下稍微不錯的卷子,再呈給胡知縣。
這個棄留的比例大概是八比一到十比一的樣子。
因此最後能到胡知縣手裡的卷子,就是兩百份左右。
這樣一來,考生的卷面是否整潔,第一題的四書題做的好與不好,就有很大的影響了。
作為初選的縣丞、教諭等人為著謹慎起見,都會看的仔細一點,至少會將第一個四書題看完。
但是胡知縣卻不會如此,取與不取可謂全在一念之間。
此時胡知縣眉頭緊鎖,正一手支著頭,一手拿著一份卷子在看。
若是覺得卷子可取,胡知縣會直接在那考生的名字上用硃筆畫一個圈。
假如考生的文章寫得還算不錯,但又不足以第一場就取中的話,則會用硃筆在名字下面畫上一橫,隨即放到一邊備案,待第二場考試結束後再議。
當然,也有那些讓胡知縣不滿意的卷子,就不再批註什麼,直接棄在一旁,等著閱卷結束後,由禮房的書吏們收撿存檔。
一般來說,只要第一場沒有被硃批的,即使後面兩場還沒考,也沒有多大的希望能夠翻盤了。
此時胡知縣的案上已經放了厚厚一摞卷子。
細心一點看他的案頭,會發現約摸有十來份卷子是單獨放在一起的,這些卷子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考生的名字下面有一道硃筆畫的橫線。
這便是讓胡知縣有點興趣,並且有機會在第二場考試結束後取中的了。
至於畫圈的卷子,胡知縣的案頭上卻是一份沒有。
“不知所云。”
一臉不耐地將手頭的卷子一收,放到旁邊那摞沒有批註的卷子上面,胡知縣沒好氣地說了一句。
“爾等看仔細些,也不必按著什麼十中取一的規矩,見著好些的卷子再呈交本官,別把那些廢紙拿過來。”
胡知縣一面端著茶碗吃茶,一面對眾人道。
“是。”
知曉他是不耐煩了,眾人自然不敢大意,忙連聲應下。
這時周師爺也是隨著眾人一樣,神色疲憊地拿過一份試卷閱看,但看了幾句之後,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神色間的欣賞之意漸漸顯露出來,最後竟是帶著幾分驚喜之色。
待將整份試卷看了一遍,周師爺立馬便拿著那份試卷上呈胡知縣。
“東翁,此子的文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