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弟一起找到那賣地之人。
幾番討價還價之中,那人知曉了買地之人乃是新科頭名秀才家裡,也願意結個善緣,便又稍微讓了點利。
最後顧長榮以七十六兩的銀子買下了二十畝。
而顧長光則將那人剩餘的四十畝地全買了下來,共用去了一百五十兩銀子。
當然,這新買的六十畝地,又是放在了顧雲浩的名下。
第53章 第53章
自從顧雲浩考上秀才之後,他們家上門的人也是比往常要多上許多。
特別這兩日顧雲浩在家; 村裡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樂意往他們家跑。
原因無他; 誰叫他們家的幾個孩子都差不多快要到了說親的年紀呢。
當然,在這些人眼中; 顧雲浩肯定首當其衝的是個香餑餑。
即便現在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少年,這個年紀在鄉下說親委實是早了些,但這也阻擋不住眾人的熱切; 畢竟還有訂親這麼一個說法嘛。
十四歲的小秀才,學問又好; 長得又俊俏; 平時待人還和氣,說實話,這樣的條件; 讓人不動心也難。
在經歷了好些人明裡暗裡的示意之後,衛氏也只得放出話來; 說兒子年紀還小; 且早些年請了大師算過; 得要晚點成親才好; 這才讓眾人暫時熄了心思。
衛氏想的很清楚; 現在兒子年紀還小,又這麼爭氣有出息; 說不定今後還能更進一步考上舉人。
她是絕對不願意現在; 就早早的訂下顧雲浩的婚事; 畢竟在衛氏看來; 即便有些人家的姑娘還算看著順眼,但說到底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在衛氏心裡,當然是不願找個官家千金當兒媳的。
俗話說高嫁低娶,她並不想未來兒媳的家世太好,怕到時候兒子在兒媳或是岳家面前氣。
可是,衛氏還是想找一個知書識禮的姑娘,畢竟顧雲浩是個讀書人,若是兒媳婦大字不認識兩個,又覺得委屈了兒子。
衛氏不懂什麼文化意識的契合和匹配,她只是單純地希望,到時候兒子兒媳小兩口能說得上話,兒子能過得舒心。
自然,這些話衛氏從未對顧雲浩說過。
畢竟她心裡也清楚,現在兒子還在唸書,年紀又不大,完全沒必要說這些東西分他的心。
衛氏放出話來,說暫時不考慮顧雲浩的婚事,眾人惋惜之後,便又極快地轉移了目標,將注意力放在了顧雲濤跟二妞、三妞身上。
這也難怪,畢竟顧家人口簡單,家風不錯,現在家裡又出了秀才,想讓人不中意他們家都不成。
顧雲濤跟二妞都已經十七了,三妞也將近十六,確實都到了說親的年紀。
因而,這些天來,方氏跟衛氏兩人都是花了大心思在這事上面。
不過卻是選擇越多,越是覺得挑花了眼,覺得總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滿意,因而現下都還沒有個決斷。
顧雲浩見著他娘這幾天都在反覆思量二妞的婚事,便提議道說要不要提前給準備嫁妝。
哪曉得話一出口,衛氏就很是詫異地道:“這從訂親到嫁人,至少還有小半年呢,嫁妝不過就是打一些木頭傢俱罷了,有你爹在,怎麼得也能弄好,哪裡需要提前準備。”
“再則來說,這麼著急忙慌地打傢俱,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二妞定了人家呢,或是覺得咱們家一心恨嫁,反而惹人議論。”
聽了衛氏的話,顧雲浩也覺得自己有些想岔了。
他本想著讓二姐風光出嫁,就巴望著什麼東西都能提前準備好,凡是盡善盡美,卻是沒想到這裡面還有這麼些說道。
不過想來也是,這個時代的男女都成婚早,一般十七八歲的姑娘,要麼都已經嫁人,即便沒有嫁人的,也大多說定了人家。
像他們家這樣女兒出嫁晚的,也確實算少的。
好在他中了秀才,非但沒有讓二妞因為年紀影響了婚事,反而還增加了衛氏的底氣。
畢竟二妞本來就生得好,雖然年紀大了那麼一點,但卻有個出息的弟弟,這樣的條件,絕對是有資格在婚事上挑揀挑揀的。
“娘,要不咱們給二姐準備些別的?”
想了想,顧雲浩還是忍不住建議道。
“你這話什麼意思?咱們鄉下哪家丫頭出嫁,不就是打點傢俱就得了,先前你大姐嫁人的時候,我是說過每人都給十兩銀子的壓箱錢,現在你二姐的十兩,我到時候給她就是了。”
衛氏知曉兒子跟二女兒關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