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季航見著顧雲浩,也是無奈地一嘆,說道。
“大雨停了之後又是何時?沒說個準確的時間麼?”顧雲浩問。
“說先休假半月,若是半月之後雨水仍是如此,便復又半月。”
聽了季航這話,顧雲浩也瞭然地點了點頭。
畢竟陵江書院乃是越省最優,不少學子都慕名而來,雖然他們書院僅七十餘人,但卻是來自越省各地,乃是還有一些家居外省。
他家在淮安府,且臨川與府城來往便利,才能這樣稍微天氣好點就趕了來,就算是這樣,昨日還險些又遇到了大雨。
更不用說離得遠的學子們了,來往一趟更是麻煩許多。
“既然如此,那還是先回府城再說吧。”
看著越來越大的雨,顧雲浩也決定不再多做逗留,直言道。
季航也是點了點頭,兩人一前一後開始下了山,一起往府城方向走。
“我叔爺爺說,這雨只怕還有得下,唉,希望早些停了就好了。”路上,季航感嘆道。
聞言,顧雲浩也是心裡一沉。
雖然不曉得季航的叔爺爺是什麼人,但在前年院試的大雨,卻是被說準了的,現下又說這雨勢不停,只怕也還是有幾分可信。
顧雲浩雖然不懂什麼星象、天象,但也曾聽聞有人喜愛研究這些,真懂的人,還是能稍微預測一二,即便沒有前世的天氣預報準,但對於這個時代的農耕之事,也是足夠了。
若真是如季航那位叔爺爺所言,這雨不停的話,只怕果真是要不好了。
一路上兩人皆是憂心忡忡,話語也比平時少了許多。
顧雲浩更是滿腹心事。
且不說顧雲濤來不來得及到府城院試這回事,就說這降雨過多,只怕大雨成澇啊,到時候苦的可是這淮安府的千萬百姓。
出身農家寒門的顧雲浩,更是知曉這天氣雨水對尋常百姓的重要。
就說他們家,從最開始吃飯都吃不飽,到後面日子越來越好,家裡條件慢慢改善,靠的就是老天爺心情好,風調雨順了這麼些年。
而且淮江一帶乃是全國的‘糧倉’,華朝每年消耗的糧食,有一半都是產自這裡,而淮安府更是淮安流域的要地,若是這裡遭了災,那可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心下憂慮,但又無計可施,顧雲浩兩人只得悶悶地回到了府城。
雨仍是下個不停……
受這大雨影響,府城之內也開始有了變化。
不僅是尋常的米糧菜蔬價格開始上漲,就連一些蠟燭燈油等日常物品也較尋常貴了一些。
當然,這些事情暫時還用不著顧雲浩操心。
早在前幾天連連降雨之時,巴九就多了個心眼,他畢竟是餓過肚子的,總是覺得家裡存足夠的糧食,才會安心。
因而,不僅買了好幾個大缸和櫃子回來,還索性騰了一間屋子存放了不少的糧食。
家裡的事,巴九操持的有條有理,顧雲浩也不必多費心。
跟巴九一起匆匆吃過了午飯,顧雲浩便披蓑戴笠,獨自一人來到了府城西側的淮江堤壩之上。
看了看堤壩邊上插著的水位杆,顧雲浩心裡一緊。
水位的漲勢果然比他想象的還高。
看著堤壩上仍在不斷忙碌的挑夫和何工,顧雲浩心裡湧現出一種難以言狀的傷感。
這雨又是連下了十來天了,難道還不停麼……
第61章 第61章:初治水患
有的時候; 現實總是與理想相反。
這大雨連下了十多天,不僅沒有停,反而更是像要越下越大的樣子。
隨著這不斷的大雨,淮江的水位也跟著一漲再漲,下游一些低窪地段的田地,已有許多被這大水淹沒。
這些日子以來,顧雲浩心裡的擔憂就沒停過。
雖然臨川縣在淮安府的西側; 但也是在淮江邊上,如此大雨,也不知家裡是個什麼情況。
再則來說,若是這大雨成災; 最終苦的還是尋常老百姓。
加之; 他也是實在擔心老師。
近來這幾日,江程雲更是忙了,前兩日甚至不顧勸阻; 冒雨騎馬到各縣巡看水情。
坐在小院的廊簷下; 看著院裡的雨水越積越多,而天上仍是大雨如瀉,顧雲浩坐不住了。
回屋找了蓑衣斗笠穿戴好,又跟巴九說了一聲; 便穿上木屐,挽起褲腿; 一路往府衙而去。
“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