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頁)
鄱曜印!�
“我們也不要什麼水電站,蓋好了能有我們好嗎,沒有!人家辦事的會來我們村招人去做工嗎,不會!但,築壩會影響到一個村莊的生存,人要平遷,這可就跟我們有關係的了。”
本來是私底下爭強好勝的一些言語,讓何小麗氣的呀,好好的一件事情,怎麼讓這些人說成這樣了。
簡直是欺人太甚啊。
水電站蓋好,那可是百年大計,難不成這些人想點著桐油燈過一輩子嗎?
何直等人,之所以支援下游築壩,一是因為形式所趨,政府在這裡規劃蓋水電站,你能說不蓋?
這不成,這是阻礙社會主義發展的火車前進啊。
大河村門口有一條兩里路寬的河,所以叫大河,這一條大大的河,不知道從哪裡流來,滋養了這一代的百姓幾百年、上千年。現在,又要蓋一座水電站造福百姓,水電站造好以後,計劃是供給整個紅星公社,紅旗公社、碧水公社三大公社以及縣城的用電,也就是說,是基本覆蓋了新蔡縣大半居民的用電大工程。
並且在築壩過程中,政府也不是白白的徵用民力,何直計劃的好,築壩也不是一朝一夕,到時候政府徵用一部分民力會有工分,也會有糧食補貼,另一部分人還是繼續耕種當地的土地,所得的糧食不比人口搬遷進來之前少。
等再過幾年,傳統耕種向新式耕種過度完以後,自然就更不愁糧食了。
但也不是沒有犧牲的,一座電站蓋好,自然會影響到一些人的生活,這些人要遷移到他鄉去,不僅是要平遷,還要在遷移以後,享受更好良好的待遇。
其實多到底,就是利大於弊,利大的,幾乎要忽略到弊端。
本來是好事情,因為說到政府要給這些人蓋房子,當地的居民自然就不樂意了,憑啥,咱在這裡住了這麼多年,政府都沒說給咱們蓋房子,人家遷來一百多號人口,可是還要佔著咱們的地呢!
何直還不知道村民們私底下的腹誹,他正樂呵著呢。
太好了,稻穗飽滿,米粒也比以前的早稻更好。
“何小麗,快拿到知青點去煮一鍋飯,看看這米咋樣。”何直說。
早稻米,在後來都不太會進入市場販賣,因為口感很差,吃起來像夾生飯一樣,所以往往只作為備用糧,但這個時候不一樣,白米總比紅薯好,總比玉米好,也比土豆更好。
知青點早就煮了一鍋來,餘敏端著一大盆飯,給每個鄉親都嘗上一口,大傢伙也都吃了,口感不比之前的品種差。
聽到村民個個都嘖嘖稱好,幾個知青的心,算是放進肚子裡去了。
到現在為止,大家才相信,新品種的早稻米,真的比之前的產量要高很多,不僅如此,口感上也比之前的早稻米要好,除了一部分人被振奮了以外,更有一部分人蠢蠢欲動。
何直在一邊跟王有志、付歐兩人交流新品種的稻種種植的經驗,一邊聽,一邊點頭。
聽到一半,看到人群還未散去,高聲說:“好了,大家今天就先散了吧,這幾天準備準備,過幾天生產隊要收糧食,又要種晚稻,有得好忙了,最近幾天能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
這也是何直的策略,如果隊裡沒有特別的事情,是不需要整天耗在地裡磨洋工的,但等到農忙時候,不敢完活,晚上都要上工,大人不夠,連孩子都要徵用。
再過幾天,連學校也要開始放麥假了,大人自然更不得閒。
大河村中一種隱隱的力量,開始籠罩在村民中間,慢慢彌散開來。
第66章
這事兒,到了何直次日去做雙搶動員會的時候才正式爆發。
其實也就是一小撮人起的頭,然後其他人被蠱惑了,當聽到下游要築壩造水電站,一部分人說這是多餘的,大河這麼多年都沒人敢在上面修橋,就是因為大河是咱這一帶的母親河,動誰,也不能動自己的母親啊。
但建電站這樣的事情,豈是幾個村民說一說,有意見,就可以不做的?
衫子起了個頭,他是陳家的代表,也就是劉彩家的那個陳家,衫子是堂兄弟幾個的老大,講話頗有些威嚴:“何直,大家公選你做大隊長,是看在你這人實誠的份上,咱們之前被孫有才坑慘了,眼看著才過上一年的好日子,你可不能再繼續坑大家。”
這衫子以前跟孫有才的弟弟孫成才關係很好,那會兒還得了不少好吃,現在說起跟孫家撇開關係的話來,是不是有點晚啊。
何直知道,衫子是這夥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