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4 頁)
親近也好; 總好過有矛盾。
在這年年底,不止荷鄉,窮海山那邊三期新城居也住進了不少人,同時,還未完工的宿舍城區也讓一些人住進毛坯房,暫時躲避海浪。
事實證明,當局這次的決策非常成功,在新年正月裡,原京都舊址也淹沒在海水之中,以橫貫南北、劃分東西地勢的前瑞山為分界線,國土五分之三的土地淪陷。
生存空間大幅度擠壓。隨之而來的是生活物資的高價上漲,甚至——有價無市。
@
全國五億多人擠在西部,除了某些階層的人,每個人家中都是超載接納住戶。京都的領導班子早就遷過來,目前就在新城居四期,距離荷鄉有四個小時的路途。
國中國,城中城,都是不得已為之。
“咱們還算好的,那誰誰誰、哪哪兒的那些國家,早就沒啦。”
“是吶,我聽說他們都住在船上哩,颳風下雨那可夠嗆……”
“誰說不是呢,真可憐。”
“買不到肉了。”這一天張母和俞蘅從菜市場回來,兩手空空,恰好遇上也是剛回家的明老太,“你們也買不到啊?”
張母點點頭:“說沒殺,要等十五號才殺。”
“我連米都買不到,說要帶身份證按份額買,這不趕緊來拿身份證。”
聽明老太這麼說,張母一驚:“這是什麼意思,沒聽說有這個要求啊!”
“不知道呢,我先出去了!”明老太利落地翻出自己和女兒們的身份證,風風火火地跑出去了。
“咱們也去。”俞蘅也拿出身份證,和張母跟著出去了。到了最近的米店,果然需要身份證,而且一個成年人一個月限購二十斤。兩人揹著米袋回家,在路上時都覺得有些擔心,不過俞蘅因為儲物戒指裡有存米,並不似張母那麼擔憂,他擔憂的是由購米開始,其他的限購、限價會相繼開始。
而一個社會開始露出這種苗頭,衣食住行開始被統一操控之時,就是不太好徵兆,說明此時情勢緊張,需要高度管理。
很快,荷鄉的糧油等物資也開始限量限購,然後聽說以荷鄉為中心輻射開去的眾養殖場、農場被國有接管,統一定價定量售賣。
雖說有不便的地方,比如說在時間和地點上藥服從安排,不過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終於能夠買到肉啦!
俞蘅其實有個想法:“媽,要不我去抓魚吧?”因為鯊魚和其他攻擊物種進入大陸積水區,使得漁船遭受攻擊慘重,魚這種商品在多年的賤價後終於回升,到現在也只僅次於普通的雞鴨肉。
他和張母可以少吃雞鴨豬肉,卻無法少吃魚肉,吃魚肉也要吃新鮮的——這也行跟他們的身體變化有關。可現在魚也限購,有時候還不太新鮮,畢竟是夏季嘛,大量的運輸根本無法保證魚的保鮮,遠遠地送進荷鄉時,大多都半死不活。
“不好吃。”俞蘅不是挑嘴的人,可是現在他的味覺特別靈敏,稍微的腐爛味道讓他特別難受,跟吃爛蚯蚓一樣,口感糟糕透頂!
張母也有些猶豫:“可現在那裡有鯊魚,吃人的。”如果是以前,她肯定不願意,可是看兒子難得吃到肉,卻跟吃那啥一樣,她也挺無奈的。
在當媽的眼裡,兒子都瘦啦!
“要不咱們下次塞錢,讓人給咱分一條新鮮的?”
“我試過了,沒用。”俞蘅他、他早就試過了……新政策的實施更加需要嚴格,上行下效,荷鄉這邊的綜合市場的工作人員更是嚴於律己,不接受任何“賄賂”。反正隨手一抓,該是啥是啥。
“那怎麼辦呢……”張母放下筷子,問:“媽跟你一起去吧?”
“不用,我自己去。”
俞蘅沒想到,有一天他能為了吃到新鮮的魚冒雨去捕魚,這跟玩命差不多。可是現在他的身體狀況,就缺那麼一口吃的,讓他非常無奈。
“宿主你想開一點,你之前不是還說一把年紀了要對自己好一點嘛,就是吃魚而已,這追求太簡單了。咱們小心點,我給你盯梢,別怕~”瑞汀還體貼地安慰一句,熱情承若會提供幫助。
“謝謝你九九。”他也只好收下系統的關懷,雄赳赳氣昂昂地去捕魚了。
外出捕魚的人其實不少,自從食物管制之後,大家肚子裡都少了很多油水,餓是餓不著,可是吃不飽。不管再有錢都一樣,連開小灶都要看你以前有沒有存貨,要是沒存糧就只能有一口沒一口了。
俞蘅已經打聽好了,有私下裡組織一起去捕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