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需要再去找你們,我記得你們家地址呢,放心。”剛回來各家都有雜事要做,怎麼好意思讓大夥兒都陪著她。反正相關證件都收在她手上,底氣也足。
俞蘅和伍常欣和張韜就一起回了村子。
他們搭了一輛公交車,車體有些破舊,走的時候一卡一頓的,車上有人受不了暈車吐了出來,味道很不好。
顛顛簸簸了一個小時,才從碼頭來到目的地。
走過熟悉的望海橋,眾人都有些感慨。一路走進村子,拇指縮減都是破敗的景象。
再新再好的房子,在水裡泡了幾個月都撐不住。
俞蘅早就做好了準備,只是在看到家裡坍塌的房屋時還說覺得很遺憾。
除了俞蘅修繕過的圍牆看著還好,幾間廂房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瓦礫木材散落了一地。
張韜苦笑:“你家都這樣了,我家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你先回去看看吧。”伍常欣說。
“等一會兒再去,恆樂,你們先找個地方住下吧,這房子要收拾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我送你們過去安頓了,我再回去。”
俞蘅看了看左顧右盼的伍平安,點點頭:“行吧!”
他們找了街上一家賓館,賓館要價也不貴,住一晚一個單人房要一斤糧食,老闆娘認出他們是老鄉,兩間房收了一斤半米。
可以看得出來,這房間收拾過,卻還是停留著浸過水的痕跡,天花板都是斑痕。雖然打掃得很乾淨,還是聞得到怪味。
張韜就回家去了。
俞蘅坐不住,想出去看看。
“這裡不知道亂不亂,你和平安在屋裡玩,我出去看看。”
伍常欣點頭:“好。”
“舅舅,我也去,我也去!”
俞蘅摸摸他的頭,並沒有答應他。
走在路上,俞蘅暗暗記下兩個施工隊的廣告上的地址,又到正在建房子的人家裡詢問,得到一些建材的資訊。
這附近真的是大變樣,俞蘅花了幾天才摸透。他們在的這個村子在一個普通的小鎮上。這個鎮子跟其他鎮子類似,這些年發展快,土地商業化嚴重,可種植的地方不多。而且因為氣候地勢原因,主食比如說稻米種植是沒有的。
這在災難前,是小事,畢竟這裡沒種,別的地方進就行,反正交通方便,有錢什麼東西買不到?
但是在現在是非常時期,全國正在建設,糧食是重中之重,外購糧食,可比在糧食生產地直接購買貴得太多太多了。
從鎮上僅開的兩家國營米店問完米價後,俞蘅深深覺得還是回碧商市好。高於碧商市本地米價四倍的米價,他覺得承受不來。
俞蘅決定還是落戶到碧商市去。他不是土著人,沒有思鄉情結,遷戶口對他來說是小事情。
去問伍常欣的想法,她想也不想:“哥你去哪兒,我肯定也去哪兒的。”
他搖搖頭:“你還是要跟張韜說說。”兩人都要談婚論嫁了,肯定要問張韜的意見。
伍常欣笑著說:“回鄉之前我就問過他了,他說我去哪兒他就去哪兒。”
得,等張韜看過自己家的房子後回來,俞蘅給他說起來這事兒,他也贊同地點點頭:“我家的房子也塌了一大半,我問了這附近建築隊的價格……不划算。倒不如在碧商那裡買一套。”
碧商市那邊搞了一批房,建得挺好看的,等他們遷戶口到碧商,本地戶口買一套也不貴。
一拍即合,兩人分開去各自的村子的街道辦事處辦理證明,順便給伍平安上了戶口。
拿到幾張薄薄的紙張之後,俞蘅就著手回去老家祭拜父母的事情。
他特地去打聽了現在的交通工具,公交車沒有去到那邊,不過只要給糧食,司機也願意在晚上送你過去。因為公交車只在白天開。
老家倒是不遠,開車一個小時就到了,不過司機還要連夜趕回來值第二天的班,所以要的糧食不少,要二十斤大米。
二十斤大米他們有,不過俞蘅提出第二天晚上要他回來接他們回來,預付了十斤,剩下十斤等回來再給。
說好之後,俞蘅和伍常欣就帶著伍平安上路了,張韜留下看著兩家人一袋袋的糧食。臨走之前,張韜悄悄地跟伍常欣說,讓她代替他跟未來老丈人老丈母孃問好。
到達伍仲文的老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下了車等車一開走,四周都是黑的。
抹黑敲了幾家門,用糧食做報酬借宿後,俞蘅一家三人才得以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