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3/4 頁)
巷牙公墓。
第463章 寒冬已至27
末世第三年冬末; 香蘭病逝; 四天後韓東叔病逝。末世第四年春; 第四批大部隊遷入巷牙鎮,將接納了兩批災民的巷牙鎮再次陷入飽和擁擠的境地。
“是從江天市避雪區來的嗎?”聽到這個訊息俞蘅有些激動,裡面不知道有沒有明明!
“媽我這就去打聽!”
很快周清榮就帶訊息回來了:“也不是從江天市來的; 有好幾個城市的呢他們是一起來的,不過確實經過了江天市。名單打聽不到,人已經分散到各村了。”他安慰俞蘅:“明明知道我們家的地址; 如果他也來了的話肯定會過來的。”
俞蘅點點頭; 也只能這樣了。
吃晚飯的時候; 外面又傳來了吵鬧聲,俞蘅家面不改色地繼續吃飯,將那些汙言穢語當做背景音樂。生活不易; 便催生了許多矛盾,特別是在飯點,周清湖就喜歡在這個時間點和她的丈夫吵架。以前香蘭還勸,到香蘭病逝,周建業也懶得再管了。
鏡頭拉向整個老亢村全貌,能夠明顯看出村子裡的建築比以前多了許多,密密麻麻的都是房子。其中有些房子明顯是新建的; 為了容納更多的人特地建得更高,多的有十三層呢,是村子裡最高的一棟樓。
而老亢村的現狀就是巷牙鎮的縮影,在寒潮過後的第三個月; 在巷牙公墓落成不久,新一批災民進入了巷牙鎮。然後是第二批、第三批。捱過寒潮的倖存者並不多,可他們肯定是最堅韌的人群。前面三批人全部都是本省以及隔壁省的,本省的佔據大多數,外省的比較少,據說路上死了許多許多。
這些人與之前軍團入住時那夥人相比,更加不好惹。好在巷牙鎮也是有武器的,鎮上學校武器庫的東西被分散到各處不同人手上,他們也不是好惹的。幾番衝突之後,新災民或拿物資交換獲得某家人房子的居住權,或是自建房屋,陸續在巷牙鎮裡安頓下來。
吸取上次寒潮的教訓,他們還修建了大量的地下避難室,有時候還直接在地下避難室上隨便搭建些粗糙工程對付著,夜裡都睡在地下。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石頭泥沙水泥等等建築材料已經被消耗殆盡,巷牙鎮內的山也被大量開採,剛長出新芽的禿林一片片地消失,砍伐線不停往上推移。
這些都是無法遏止的趨勢。老亢村前前後後入住了五千多人,將村子擠得滿滿當當。俞蘅家照例沒有接受租金入住新人,日子過得還和以前一樣安靜,吃過晚飯,俞蘅和周清榮夫妻就牽著孩子去外面散步,到曬穀場溜達。
別的不說,新災民的入住給村子帶來更多的活力,俞蘅也能得到更多關於外界的訊息。他們到的時候正好聽到一個女中音正操著一口北方口音在講故事,其他人圍著火堆聽得津津有味。
“來這裡坐!”周清峰招手,示意他們到他身邊的空地上坐。老亢村,不,應該說巷牙鎮的人對外界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北方來的人最受歡迎了,他們說的北方故事他們也最愛聽。現在沒什麼好消遣的東西,只能聽聽故事了。
俞蘅摸出一把炒花生吃著慢慢聽,站著說話的女人來自北方,據說他們一家有些先見之明,在三年前北方寒冬不斷的時候就果斷賣店賣房,拿著錢一路向南,中途被風雪困了好幾次也不妥協,硬是要往南來。最後落腳在南方某省。在她看來,南方稱得上暖和啦!她在北方老家時,三天兩頭斷電斷水,住在城裡幾乎要被為難死,頭髮許久沒洗都是油,天氣又冷開個門被風一吹頭油都結冰,難受得不得了。
女人利用肢體動作和誇張的表情重現當時的情景,曬穀場的村民被她有趣的講述逗笑,女人自己也笑起來。她嘆口氣:“當時聽說巷牙鎮有神佑沒下雪,我和我老公就想到你們這裡來,可惜那時候路不好走。哎呀早知道之後會更難,那時候就是走也要走來的,早走晚走都是走,那時還沒現在這麼冷呢。”
話題慢慢地轉到別處去,另一個災民也說起自己家的遷移歷程。熱熱鬧鬧到大概八點,外面更冷了,烤著火也受不住,因此各自離去。
“好了都去睡吧,明天早上去上課了。”上一批災民中,進老亢村住的有兩個小學老師,俞蘅給了些米麵做學費,將周昊鈞塞進去上課。
“知道了奶。”對於久違的課堂,周昊鈞還是很期待的,他問:“小福去不去啊?”
“小福不去,等再大一點再去。”
第二天,周清榮就牽著兒子去上學了,學堂就在祠堂裡。祠堂不可能讓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