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那鬥嘴的母子兩,一臉的手足無措。
“小蘭過來,把水端過去,讓叔叔嬸嬸洗洗臉。”夏氏打斷了那母子兩的內訌,又喊李小荷:“過來幫我燒火。”
本來就是預計著老二兩口子這兩天會回來,餅子烙的多,還有剩,夏氏也就洗了兩根黃瓜,燒個黃瓜湯,行了!
第2章 現在就學做鞋
李小荷有的時候會覺得,穿到個窮家小戶也還不錯呢。
比如現在,老婆子趁著地裡農活兒忙完了,天氣又好,拿出一大麻袋碎布頭拼拼湊湊的準備打點布殼,做布鞋用。
李小荷本來就喜歡做些手工啦什麼的,對於這種傳統的手藝活兒也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見識這種已經失傳(淘汰?)的工藝。
於是她屁顛兒屁顛兒地跟在老婆子後面,表示:“奶奶,我幫你。”
老婆子雖然重男輕女,但是有人上趕著幫著幹活兒,她當然不會拒絕。她也不嫌李小荷還小,嘮嘮叨叨地說:“差不多啦,你現在六歲,先學著打布殼,過兩天割麻的時候也跟著我去,現在先看著點兒,等再大點兒就可以做鞋了……我就是十歲上做的第一雙鞋,做給你舅公的……”說著說著,又埋怨上了她已經西去的老孃:“不是個好人,天天東家串門兒西家閒話的,從來不管管小孩兒……自己瞎大方,看見誰都要送個糧給個餅的,三十畝水田,六十石穀子,我們連衣裳都穿不上身新的……”
李小荷照例是聽著不說話。她跟在老婆子後面,老婆子抱著一小盆麵粉做的糊糊。
李小荷人還沒桌子高呢,只得站在板凳上,在桌子另一邊兒幫著將布拉扯平整。
老婆子還是比較好為人師的,她一邊手上不停,一邊告訴李小荷:“這是用來做鞋底的,所以用的布碎一點也沒關係,就是麻煩點兒,得一塊一塊拼好。”又大聲喝道:“手上麻利點兒,趁著糊糊還熱著,布要仔細拉平,不能有一點兒褶皺,不然做鞋的時候扎都扎不進去。還有這糊糊,得完全把它抹開,不能堆在一起,不然曬乾之後凝成一坨,硬邦邦的還是扎不進針……”
李小荷被糊糊燙的兩手通紅,不時抬手用力的吹,還要被老婆子喝斥:“還不快點兒,糊糊幹了布就糊不上去了”還說:“看看你們這些小姐喲,沒幹過活兒,就糊點布殼手就受不住了。”
李小荷想想如果現在撂挑子不幹了,老婆子大概會罵的更兇,只好咬著牙繼續,一邊在心裡罵自己:“讓你偷師不選好物件!活該的你!”
本來以為這天之後這事兒就算完了,李小荷萬萬沒想到,老婆子把之前說的話當了真,割麻時又喊上李小荷。
李小荷看著躲在門後朝她笑的幸災樂禍的沈烏梅和李小蘭,再看看院子裡臉上寫著“你不過來是想捱揍嗎”的老婆子,只得認命的跟上去。
要說老婆子為啥不管沈烏梅和李小蘭呢?沈烏梅就不說了,她一姓沈的,跟她老李家有啥關係?在這吃她老李家,住她老李家的,還想學手藝,想的美!至於李小蘭,她自有夏氏教她做衣裁裳的本事。女兒家,至少得有一樣技藝傍身,以後才不會被婆家瞧不起。別個不來她老婆子跟前兒湊就算了,既然二丫頭想學,那她就勉為其難地教一教吧!
你說老婆子不是重男輕女,為啥還要教孫女兒技藝?孫子繼承香火,當然貴重了,好東西當然要留給孫子吃了。這些家裡活兒難道不是該孫女來做?不教她些技藝,那活兒誰來幹?
割回來的麻還要先經過剝皮、漚制、刮皮,然後才結合工具做成麻繩,就可以拿來納鞋底了。
李小荷畢竟還是小孩子,老婆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她也就在一旁看著。讓她試著把皮刮一刮吧,李小荷興沖沖地接過小鐵片兒套在大拇指上,颳了一根之後,老婆子搖搖頭:“還是力氣小了,算了,先跟你說說,看著,要把這外面的這層皮都刮乾淨。喏,就是這樣子。”
又告訴李小荷:“現在自己用來做鞋的這種漚得不久,麻還不夠軟,要是拿到麻布作坊裡換帳子還不行,得多漚幾天,皮也得颳得一點不剩,人家才會收你的呢。”想了想又告訴她道:“四月初八開始就可以割麻了,麻長得快得很,一年可以割四次,但是用來做蚊帳的麻就只能割三次。”
反正李小荷其實根本沒上手,做鞋她年齡還是太小了啊。看著老婆子拿著錐子針使勁兒鑽鞋底兒,李小荷決定還是等長大些再說吧,現在還是投奔老孃比較靠譜。
村子裡的女人是沒有閒時的,像現在算是農閒時了,但是也只是不用上山下地地幹活兒,一家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