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4 頁)
碧粳米、青金牛肉、火杏及其製品、桃顏釀、回春醉這幾種產品倒是沒問題,哪怕每年能提供的數量不多,但物以稀為貴嘛,雙方協商供貨量逐年提升,唯一的爭議點在小銀魚上面。
是的,沒錯,就是那個鮮美至極的小銀魚。
它的數量太過稀少了,食物主要是以水生物和甘木樹葉為主,而且繁殖困難,對環境的要求極高,稍微大一點的魚都有可能成為它的天敵,別說是想要供應赫蘭集團了,就算是自家吃,也不見得天天都能吃上,夏翎今年正琢磨著將小銀魚人工養殖,或者乾脆在藍湖牧場別墅附近的那片高山湖整理出來,用於飼養小銀魚。
但這都是以後的打算了,至少兩年之內,小銀魚沒有形成規模之前,她是絕對不會將小銀魚直接貨品供應給赫蘭集團的。
雙方又為了這麼點事,再度打了兩天的嘴仗,最後看出夏翎的固執,諾倫只能再度做出讓步。
談妥了合同,雙方的合作終於走上了正式的流程,舉辦了一場公開的簽約儀式,引起了一場不小的轟動後,仙園集團也因此而獲利,再度迎來一個顧客流量的高峰。
跟赫蘭集團的簽約儀式結束,夏翎便馬不停蹄的回了桃溪產業園。
春耕早已經開始了。
跟往年比起來,今年桃溪產業園的規模再度擴大了,用牧草和肥料滋養了數年之久的土地終於可以正式投入使用,種植區C區增加了一萬畝,總共大到一萬五千畝左右的面積,具體細化為三個小區,實行休耕策略,D區的果林區增加了五千畝,面積跟C區相等,都是總共一萬五千畝,E區牧草區則是六千畝左右的面積,再加上其他幾個區,桃溪產業園四萬畝面積的土地被全部用盡。
而作為F區的養殖場,也同樣迎來了一輪新的變革,趁著南奧國現在處於秋季,夏翎聯絡好了負責運輸的輪船,將一萬頭青金牛全部清點了一遍,掛上標牌,打上編號,檢疫過後,只留下了兩千頭牛,餘下全部裝上船,經過海關,送往南奧國的藍湖牧場。
南奧國對這方面管理很是嚴格,為了過海關和檢疫的手續,還是絡腮鬍子的諾倫出面幫忙解決的。
有仙桃木的加持,再加上那裡已經種上了無數的優質牧草和中草藥,變成了一片遼闊廣袤的牧場,顯然比桃溪產業園這種狹窄的養殖場模式,更加適合青金牛的生長。
按照夏翎的設想,桃溪產業園這邊的養殖場,以後會以鹿作為主要養殖目標,與A區酒廠配套,只保有一定數量的青金牛作為應急和留種。
以後,藍湖牧場才是青金牛的主要養殖地。
規模的擴大,再加上海島開荒、南湖牧場帶走了一部分人手,現在的桃溪產業園再度處於人手稀缺的狀態,只能再度開始一年一度的招工熱潮。
幸而,現在的桃溪產業園也算是香餑餑了,招人是不愁的,甚至附近十里八鄉的,都以能桃溪產業園工作為榮,產業園裡的單身漢工人們,也成了鄉下婚介市場炙手可熱的存在。
至少,在普通的村民們眼裡,能在桃溪產業園工作的,工資不錯,待遇優厚,信譽良好,又比較長期穩定,稍微有些能力的,也至少能當上個管事的,不怕沒有發展……總比外面那些打工的好多了。
不得不說,如今的桃溪產業園,看起來還是挺壯觀的,整潔的廠區和農林牧涇渭分明,一眼望去,各種農用機械穿梭其中,隱隱有人影浮現,不知道的,還以為踏足到了國外現代化的大型農場裡。
夏翎只是在產業園裡轉了幾天,便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遊客。
沒錯,就是遊客。
隨著森林公園的開業酬賓活動展開,再加上四季集團的宣傳力度夠大,這處森林公園儼然已經成為東林省的一塊新招牌,不少遊客們慕名而來,一共三四個入口,而桃溪入口恰恰是環境最好的。
昔日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如今遊客們紛至沓來,打破了往日的靜謐和遠離人煙。
而桃溪產業園恰恰跟森林公園算是半個鄰居,就隔著一條河水,對於慕名而來的遊客們,簡直不要太方便。
要知道,自從國際高檔農產品展銷會之後,桃溪產業園已經被打造成為東林省的一塊金字招牌,聲名遠揚,不是每一家農業園都有機會拿到赫蘭集團A類合同的,也不是每一家農業園都會成為本地的特色農產品。
既然桃溪產業園的產品這麼有名,那麼遊客們順道爬牆,進去隨便摘點不要錢的特色農產品,也就很正常了?
森林公園開業一個月,桃溪產業園差點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