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頁)
對於他倆成親的事情,基本上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因為蘆葦村有些生意還是透過他倆在做的,所以陳家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些。自然而然的,就有人問到他倆生了孩子沒有。
“還沒呢,一直聚少離多的,不急。”大郎笑道。
“不急不急,你倆身體好,這事不急。”大家連忙說。
這事大家就揭過了,喝酒吃飯,熱鬧的很。
聽了他倆來的意圖,胡大嫂和胡大哥都贊同阿信與阿志他們跟過去,但是他倆年紀大了,並且也只得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養家的壓力小得多。不象阿信和阿志年輕,還可能生養。
這年頭也不講節育,大家都是可勁的生,阿信和阿志兩家都有三四個孩子了,他們還不到三十歲,這生育期還沒過,很可能還會再添孩子。等這些孩子全長大了,嫁娶就是很大的壓力。再等到他們家的孫子輩出生,家裡的地就完全不夠了。
另外的兩家,都沒多少地,生活很貧困。但家裡壯勞力卻多,一家有五口,一對中年夫妻,兩個半大小子,一個小姑娘。另一戶是年輕夫妻一對,兩個小娃娃,一對老年夫妻還帶著個快成年的小兒子。
在蘆葦村呆了四天,等他們四戶把事情交待好,大郎也和養馬場的借了幾匹馬,要帶四戶人家走,家家都是會帶上自己家的所有家當,行李物品可不少。除了阿信和阿志家各有兩匹馬之外,另外兩家可沒有牲口,肯定不可能靠步行走過去。
他們走的時候,阿志妻子的兩個表哥和養馬場的兩個人熟人,幫忙送大家,順帶認路和把借的馬帶回來。
大郎與辛湖兩個人出來時,特意騎了三匹馬,本來到蘆葦村來,只帶了些簡單的行李,可回去時,三匹馬都馱得滿滿當當的東西,這家送一點,那家送一點,都是人家的心意,不收還不行。
這一行人,二十匹馬,又拖家帶口的,還帶著大量的行李物品,回程花了七天。
到了地方,看著大郎與辛湖搭建的簡陋房子,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了。
“你們兩人就住在這裡,專門種田?”阿信不敢相信的問。
“那是當然,說來話長,我們也是找到這個地方覺得合適,一時興起就決定了。所以沒什麼準備,能將就就將就一下了。”大郎不好意思的說。他們住的地方確實太簡陋了。
“這裡真不錯,確實適合種田。”阿志四下轉了一圈,說。
“恩,你們看我們倆種的些莊稼,長得都很不錯吧。”大郎指著那一片綠油油的莊稼,說。
“你倆也真是能幹。”大家一起讚歎。
“先把房子蓋起來吧,趁著現在天氣好,把房子蓋好了,老老小小安頓好了,再開田。”大郎說。
“是這個理。”大家都贊同。
有了壯勞動力,很快的這裡就形成了一個小村子,搭建起五座大宅子。都是蘆葦村一樣的格局,不過更加大了,反正今年已經不可能再種新的莊稼了,主要是開地,蓋房子,再把周邊修整好。房子還是一次蓋好更加省事。
四家人都蓋了五間正房,再加一溜的灶房雜物房,就連辛湖和大郎住的地方也改成了三間的正房與三間的灶房帶著小院子。
幸好當時辛湖和大郎種的菜多,他們的小屋子周邊都長滿了,不然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口,吃菜都是個大問題,現在勉強能夠吃。好在家家戶戶都帶了不少的鹹菜,菜乾,醬菜等,再現種些時令蔬菜,基本還能過得去。
大郎有時候也和阿信阿志出去打獵,就是要跑得遠一些,到山那邊去才能收穫大些,附近都是些小土坡,除了野兔子難得見到大點的獵物。
張家一戶人,朱姓一戶人,有了這麼大的宅子,再加上時不時的被分到野豬肉等獵物吃,可比他們以前過的日子要好我了,幹起活來真是一點兒也不含糊。
人人都卯足了勁,因為大郎說:“先一家開十幾畝田出來吧,開出來的都算自己家的。等我把這裡規劃好了,再看其他的田要怎麼弄。”
一家十幾畝田,對於大家來說,基本夠一家子大小的嚼用了。而且他們這些人,今年光開地,也就能開這麼多田出來而已。至於今年的嚼用,阿信和阿志兩家,有存糧手頭上也寬鬆些,自然不用大郎他們操心。因此,大郎就一家給了十五兩銀子。另外的兩戶,真是窮,什麼也沒有,就各家分了三百斤糧,又給了十五兩銀子。
兩家人喜的是千謝萬謝,幹起活來自然更加賣力。
在大家的努力下,不出一個月,這裡就形成了一個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