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頁)
敏寧當即回道:“這個簡單,讓朝廷專門另組一個部門來,出一些規章,將報館哪些可以報,哪些不能報的界限規定出來。還有出書的規定,無論是辦報還是出書,都得先交給朝廷稽核,朝廷稽核後會給出一個報刊號和書刊號。擁有這兩樣的才屬於官方允許發行的,若沒有就屬於私自出書,這種書可以派人取締。”
四爺不由眉心一跳,為何私自出書,那隻能說無法透過朝廷稽核,這種書出出來就是心懷叵測。隨後他覺得這個辦法很不錯,可以將一些心懷鬼秘之人都刷選出來,不會一棒子全都將人打死。
“行了,你寫個具體章程給我。”四爺揉了揉眉心道。
敏寧早就準備好了,一開始京城那報館她就沒打算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相比較這種正規朝廷官喉的報紙,她更喜歡那些八卦小報。
所以早早做好了準備,按照前世所知道的一些,再結合大清現有的現狀,寫了一些非常具有大清特色的出版管理辦法。
“這只是我的草見,內閣那邊要是有好的方法自然可以新增上去。”最開始她就沒想過自由報道新聞,最起碼未來幾十年不行。
只希望她有生之年可以看見那一幕。
小雪的第二天就是,皇太后的聖壽節,雖然是小年,但也容不得馬虎,該要進獻的禮物還是得進獻。
敏寧扒拉了一下工坊,原本想送一個八音盒,沒想到皇帝下令要趕在太后壽誕前呈上一個帶有蒙古音樂的八音盒。工坊那邊來求救,敏寧破例畫了八音盒的圖紙,底座是整塊祖母綠翡翠雕刻出來的草原,上面立著幾匹不同姿態的黃金馬,你用最下面的底座後,底座旋轉起來,馬匹沿著底座跑動,彷彿在草原奔騰一樣。
至於音樂,就得讓工匠一一實驗了。
八音盒一送上去,做八音盒的工匠力立即得到了宮裡的賞賜,也不枉費加班加點的將這八音盒做出來。
沒了八音盒,敏寧只能想其他辦法,後來一打聽後院其他人準備的不是繡品就是親自抄寫的佛經。
這樣一想,她又有了主意。
別人是抄經書,那她就印經書,印的是蒙文經書,因為時間比較趕,只印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只有一卷,一卷只有兩百多字。
多找一些人,連夜就能將經文趕出來,再加上字刻意印的大,皇太后不需要眼鏡也能看清楚。
而這卷經文只是敲門磚,她記得蒙古那邊可是有不少土豪,想必蒙語版的書籍在那邊應該大有市場。
她一直覬覦蒙古那邊的羊毛羊油,卻苦於沒辦法接觸,這次若是能透過皇太后得到蒙古那邊的訂單,那就再好不過了。
有了往來,才能夠做更多的生意。
皇太后雖然過的是小壽,但永壽宮張燈結綵,看著非常喜慶,遠遠還沒到宮門,一路上就掛起了寓意吉祥的壽字紅燈籠。
原本皇帝是想要大辦一次的,不過由於年初撥了一筆款修黃河河堤,皇帝和自己的後宮這大半年都節儉起來,皇太后就主動提出簡辦。
但簡辦不代表就敷衍了事,該有的還得有,只能說只侷限於永壽宮。
敏寧這些皇子的小格格是沒有那個身份能親自給太后獻禮,只將禮物與其他格格放在一起,一同交給了永壽宮的內務總管,然後側殿開了幾桌,她和其他皇子的格格側福晉就坐在同一個側殿裡。
當然在這裡也有身份之別,側福晉只跟同樣身份的皇子側福晉坐在一起,高聲談論著最近流行的首飾衣服,而她們這些格格坐在最邊上桌旁,不是悶不吭聲,就是聚在一起說小話,再有跟敏寧一樣無聊的發呆。
正殿那邊傳來熱鬧聲,側殿的人只能聽著,身份之別在這一刻暴露無遺,正室和妾室終究是不一樣的,敏寧歪了歪頭,看見有不少人露出羨慕嫉妒之色。
想必回去後又是一輪新的宅鬥。
皇太后聖壽節過去後不久,敏寧還沒得到永壽宮的訊息,就收到一筆訂單。
訂單來自江南,不要別的而是要了鉛字和排版印刷機,一看就知道將報館的流程摸清楚了。
不過出的價格不低,要的量也多,鉛字每個型號的要兩套,排版印刷機兩臺。
這還只是第一個單子,後來陸陸續續又接了十來個,敏寧有些震驚,這江南該不會扎堆的開報館吧?
隨即她喜上眉頭又想到,要論文人北方還真沒有南方多,那既然江南那邊都得到了訊息,那麼福建廣州那邊也很快會反應過來。
她當即派人另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