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頁)
磺�蛄恕�
馮國放有些明白林曉的意思了,說道:“林曉,你是說?”
林曉繼續說道:“撇開馮村的文化魅力不說,兩位,在我這個外人看來,馮村對世人的致命誘惑,正在於其獨一無二性!如果貿然向世人開放,如此桃源一般的村落,必引得世人紛至沓來,馮村再難安寧!但如果這世界上,有與馮村一模一樣的村落,馮村的獨一無二性必然減弱,而如果在新馮村,古典文化氣息也不顯弱,加上與大城市比鄰,交通方便,那麼,人潮就會湧上那,這就是千年馮村的一道屏障!”
林曉心想世人旅遊多圖一個熱鬧、新鮮。如果新馮村和老馮村一模一樣,前者交通方便,接待條件好,人自然大多數往新馮村湧,而老馮村藏在深山,交通不暢,接待條件又差,去的人就少,往往是學者和職業旅遊家。
馮國放點頭說道:“林曉,你說得很有道理,但馮村的外表容易複製,其內的精神和氣質卻難複製的,而且,這應該要不少的投資吧。”
林曉說道:“是的,這個投資不會少。但我們有最棒的建築設計師,他會最大程度地降低我們的建設成本,至於精神和氣質難以複製的問題,我希望這個新馮村,遷入一部分馮村子弟,這樣就會給新村注入一定馮村的精神與氣質。”
馮國放、馮國青二人互望一眼,這麼重大的事他們無法做主,但就他們個人而言,卻顯然為林曉這個設想而感到激動。
他們都直覺地相信林曉,相信他的真誠,相信他的能力,並沒有向世人那樣一問而三個懷疑。這就是馮村人識人與世不同的地方,他們著重看人的眼睛。林曉的眼睛清澈透亮,因此他們相信。
馮國放、馮國青二人的才智,擱在古代,出入將帥,安邦定國或許都不成問題,然而現在,他們的才智,必須在明瞭現代社會運轉準則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正常發揮。
馮村人的學習速度一樣很快,加上這是馮村千年來第一次決定主動走出去,必然在年輕的馮村子弟們造成一種如飢似渴的學習外界局面,但他們還是需要一個緩衝時間,三到五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而馮村,也需要新馮村這個緩衝地帶。馮氏兄弟二人在心頭一分析,都覺得新馮村的建立,是馮村主動與外界聯絡的一個穩妥之舉。
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新馮村建成之後,把敢以面向外,具有探索精神,同時具有一定自制力的馮家子弟遷入新馮村,這樣一來,新馮村就成了馮村人與外界接觸的一箇中介,若感到非常不適,可退回馮村;若能堅持下去,馮村人將逐步積累適應當代社會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獲得一種信心。
林曉心裡激動起來,為自己提出“再造馮村”的這個宏偉計劃而激動起來。他馬上聯想到前不久校長周全在宿舍裡與自己的交談,自己的眼下的這種激動狀態,就和當時校長的激動非常之相似。
男人,當一項偉大的事業就在眼前,而自己有可能成為這項事業的推動者的時候,試問他怎能不激動?
而就在聯想到校長周全的一剎那,在林曉思維的汪洋中,一個個彼此接近的亮點迅速連線在一起,剎那連成光輝的一片,林曉的思維,豁然開朗了。
林曉激動地說道:“你們看,新馮村就是一個試點,是馮村古樸文化的一個推介站。而你們,就是文化大使。馮村由於長期的封閉而獲得一種完好的體魄和獨立的精神,但由於長期缺乏外界的陽光照耀和風雨的侵蝕,這體魄和精神都還不健全,都還不夠有生命力。現在,是進是退,實是馮村死生大事。退,終究難逃消亡;進,或能置之死地後生,吸收外界文化的養料,保持馮村獨有文化的生命力。”
林曉說到這的時候,馮國放、馮國青二人已是對其完全信任了,因為林曉所說的和族長七公在會議上所提的話語幾乎一致,看來,林曉是真正懂得馮村之人,因此在與外界接觸過程中,林曉是真正可以放心依靠的人。馮氏二兄弟在來之前,並不預知此行是否有收穫,現在看來,收穫很大。徵詢外界可以信任的人的意見,是他們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當千年馮村決定邁出這歷史一步的時候,馮村接下來的每一小步都顯得那麼重要,瀰漫在馮村人心頭對前途的一種整體迷茫感讓他們對邁出每一小步都顯得那麼小心翼翼,猶猶豫豫。而現在,二人在聽林曉一席話後,不敢說前途一片光芒,但在他們的心裡,隱約看到了光芒。
林曉看到二人眼中閃現著火花,知道自己的話打動了他們,繼續說道:“我想,每一個當代的馮村子弟,都要肩負著傳承,甚至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