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頁)
迎,我乃衛國商人,秦國丞相呂不韋是也!”呂不韋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玄影他們說道。
“原來是譜寫呂氏春秋,集百家之長為一身的雜家代表,呂不韋先生,你好,你好!”玄影有點小拍馬屁的說道,對於呂不韋,玄影可以說還算有有點兒好印象的,雖然呂不韋也不是什麼好人,但是比起十大奸臣來,還算是小兒科的人物。
呂不韋,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關成語:一字千金,奇貨可居。
雜家本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其內容很多與方術有關。雜家的代表一是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雜家在歷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現代科學越來越細化,“雜家”這稱號,現在基本上說的就是此人沒有專業本事,什麼都知道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的意思。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任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門下有食客三千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覆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
玄影他們在和呂不韋溜鬚拍馬了一下之後,便開始了這一次的挑戰,因為之前玄影對呂不韋說了一些好話,所以呂不韋也並沒有很為難玄影他們,只是問了幾個比較有名的問題而已。首先就是和呂不韋密不可分的兩個典故,“奇貨可居”和“一字千金”。
異人是秦王的庶孫,在國外作人質,車馬及日常供給都不充盈,生活窘困,鬱郁不得志。陽翟有個大商人呂不韋去邯鄲,見到嬴異人,說:“這是可以屯積起來賣好價錢的奇貨呀!”於是前去拜見異人,說:“我可以提高你的門第!”異人笑著說:“你先提高自己的門第吧!”呂不韋說:“你不知道,我的門第要靠你的門第來提高。”異人心中知道他有所指,便邀他一起坐下深談。呂不韋說:“秦王老了。太子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能夠確立嫡子繼承人的,只有華陽夫人。你兄弟二十餘人中,你排行居中,不太受重視,長久在外做人質。等到大王去世,如果太子即位做秦王,你很難和那些早晚在君王面前的人爭得繼承人的地位。”異人說:“那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窮,在這裡作為人質,沒有什麼能夠獻給別人來結交賓客的。我呂不韋雖然不算富,也願意拿出千金為你到西邊去遊說,讓她立你為繼承人。”異人於是點頭說:“如果能實現你說的計劃,我願意分割秦國與你共享。”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作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望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樣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