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一遭吧,我下一次再也不敢了。”
說著向葛安柔求救的看過去。
葛安柔一臉笑意,說:“我可不管,你啊,誰讓你老欺負方剛來著,該打啊!”
蘇豫一聽,一張臉皺成了苦瓜樣。
方剛哈哈大笑起來,“終於有人替我做主了,唉,翻身農奴把歌唱啊!”
徐敏行也撐不住笑了起來。
葛安柔則做掩嘴葫蘆狀,偷笑不已。
蘇豫有一瞬間,從歡笑中暫時抽離,靈魂彷彿飄在半空,俯視著下面的四個人。
四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一路歡聲笑語,乘著車,往前奔去,像是奔往不可預期的未來。這個時候,他們什麼也不想,只是享受著眼前的美好時光,在青春的尾巴上,抓住那一丁點兒的快樂。
眼前的兩個女子,一個爽朗帥氣,一個溫柔婉約。
眼神明亮閃爍,瞳仁清晰無比,都沒有過去的鬼影憧憧在其中或明或暗的存在。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蘇豫在心裡默唸那首《有女同車》,再看看身邊的笑顏如花,不禁感慨,這兩個,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子。只是將來不曉得會便宜了哪個混小子。
正沉浸在自己的遐思裡,只聽得方剛大聲叫喊:“少林,我來也!”
旅遊巴士拐過一道彎,翻過一道嶺。
紅瓦灰牆的少林寺,赫然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與《少林寺》中的少林寺不同,這裡再也不是山坳裡晨鐘暮鼓的幽靜古寺。
只見大片的商業區擋在了少林寺山門之前,摩肩擦踵的人群擠擠嚷嚷,昔日森森古寺,今日已成為人來人往的風景名勝區。
我佛慈悲,如果有知,真不知道該是哭還是笑。
如果真的有知,應該是一臉虔誠的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然後閉目,沉坐,當再不開言。
蘇豫一行四人,隨著人群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終於,看到了“少林寺”三個字,山門在望。
在擾攘的人群之中,山門顯得有點緊逼和狹窄,跟在電影裡看的印象一點兒也不一樣。
“不知道這裡是否有金庸小說裡說的絕頂高手……掃地老僧沒有?”蘇豫暗自思忖,又不禁暗嘲,想想少林寺方丈那紅光滿面、臃腫身材就可想而知了。
電影裡的《少林寺》,小說裡的“少林寺”,眾口相傳的少林寺,眼前真實的少林寺。
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呢?
那只有明天才能知道吧,明天才是“少林問禪”論壇的正日子。
今天就先過山門而不入,轉向塔林吧!
少林寺塔林是歷屆高僧、住持、大和尚圓寂後置放骨灰的墓塔區。
據資料介紹,塔林總面積約萬多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數量最多的墓塔群,共計存有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至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之間的歷代磚石墓塔243座。塔的規模是根據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修養及威望決定的。每座塔前均有塔額,有的還有塔銘,詳細記載著死者的生平事蹟和選塔人的姓名。
最新入塔林的是少林寺的素喜大師,於今年3月長眠於此。
行走在塔林,像遊走在歷史的長河。
此刻,正是傍晚時分。
“殘陽如血,遠山如霧,
塔林漫漫修佛路。
望少林,意躊躇,
古今多少經行處,塵緣佛緣都已千古。
聚,相思苦,散,相思苦。”wωw炫③üw w書còm網
一首《山坡羊;塔林懷古》,道盡蘇豫此刻的心聲。
作者題外話:本文最後的詞,是我根據《山坡羊;潼關懷古》的“令”所改編,不通之處,權作引君一笑。
第二卷 一路上行 第三十章 少林問禪
中嶽嵩山雲霧繚繞,少林古剎香菸瀰漫。
蘇豫仰頭看了看“少林寺”那三個字,快步走進山門。
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顧不上欣賞一路進來的景色,徑直就往禪堂走去。
一山新雨,幾樹閒花。
只見高敞的大禪堂內,三幅兩米多寬、十多米長的明黃條幅自禪堂之頂飄然垂下,“少林論禪”四個大字與“三教混元九流圖”標誌醒目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