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頁)
不久前,村裡一戶人家有人過世,三七的時候去墓前祭拜,卻發現自家墳頭被人刨開了,墓裡的屍體不知所蹤。接著,他們又發現附近很多墓穴有著同樣的情況,於是便通知了村裡。
楊葛根起先以為是盜墓,但這些都是平民墓穴,幾乎不存在有價值的陪葬品,幾經查證也毫無結果。楊葛根火一大,連夜帶了幾個年輕力壯的村民埋伏在墓地周圍,心想再有人來盜挖非打死他個瓜娃子不可。
一連兩天晚上都沒什麼動靜,楊葛根開始動搖了,也許自己的判斷有誤,或者那些挖墓的人只是過路賊,但礙於村長的臉面威嚴,還是決定再埋伏一宿。
那晚正好是月圓,入夜後沒多久,墓地便開始“熱鬧”了起來。
先是李家的墳頭裡慢慢鑽出了一具鮮活的屍體,楊葛根認得那是李家媳婦,前不久難產剛死的。緊接著張家、劉家、姚家……墳頭裡不住地爬出各種程度的屍體,有些甚至已經腐爛得不成人形了,卻依舊扭曲著半爬半走。
楊葛根活了大半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刺激的場面,當場就嚇得腿肚子轉了筋,跟著的幾個村民更是嚇得尿了褲子。
說來也是八字犯衝烏雲蓋頂了,其中兩個村民恰好晚飯時喝了幾兩小酒暖身,這一嚇把酒氣全催了上來。那些剛爬出墳頭的屍體像是餓狗聞到了肉骨頭,三下兩下地把楊葛根他們藏身的地方給找了出來。
楊葛根見勢不妙,大喊一聲帶著村民往回逃,可沒走幾步就撞上了另一群活屍。無路可走的楊葛根等人被逼紅了眼,掄起鋤頭木棍就是一頓猛砸,可那些活屍是越來越多,有兩個村民被活屍圍住後就再也沒見著人了。
楊葛根仗著年輕時學過幾下莊稼把式,挺著鋤頭殺出一條血路,帶著剩餘的三個村民連滾帶爬地總算逃回了村子。
自此之後,村子便不再太平,很多單獨走夜路的村民莫名地失了蹤,更離譜的是村外好幾戶看田的人家一夜之間便人間蒸發。
楊葛根很清楚,這肯定是那些活屍下的手,但從上次的遭遇戰的經驗來看,村裡根本沒能力來對付這些活屍。
無奈之下他只得通告全村,將村外的住戶遷入村裡,夜間行路必須結伴,並讓大家各自小心。
……
“知道怎麼回事了嗎?”聽完楊葛根的話,耿婆向我問道。
“問題應該就出在那塊墓地上。”我沉聲道,“那是塊養屍塋地。”
十、陰洞藏屍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一直流傳著神秘的“養屍地”傳說,更有甚者還誇張地將其渲染成所謂的殭屍起源地。清代袁枚所著的《子不語》中就有相關的記載描述,並把殭屍分成八個品種: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並被後世的江湖術士和盜墓賊奉為典範標準。當然,在我國曆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均有許多這類“養屍地”和殭屍等相關的傳奇記載。
近代,人們對屍變之說大為批判,但對這一神秘現象卻十分關注,試圖用科學的道理去解釋其中的奧秘。不過,因為很多客觀原因,始終還是無法證實,於是便有些人類學專家極端的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類木乃伊現象,而沒有腐爛的屍體就是殭屍”。
其實不然,我國古代的風水堪輿理論中就對這些有著相當詳細的研究和解說,尤其是對屍體變化和起因更是羅列了相當全面有據的案例和分析。
在風水堪輿學說中,養屍地被稱為“養屍塋地”,是一種極為奇特的葬地,由於其特殊的地氣及土質結構會導致一些不利於葬者的事情發生,因此被界定為惡性葬地。
諸如青烏子的《葬經》、郭璞的《葬書》、管輅的《地理指蒙》、楊筠松的《三龍經》等許多葬理辨龍經書中,均認為“養屍塋地”在喪葬風水中是最為恐怖、危險和忌諱的墓地。明清時期的大量手抄辨龍秘笈中更是認為,當遺體誤葬在“養屍塋地”後,人體肌肉及內臟器官等不僅不會腐爛,而且毛髮、牙齒、指甲等還會繼續生長,部分身體機能恢復生機,有如死魄轉活便會幻變成殭屍,四處遊蕩吸人的精血為生。
當然,這些經書理論未免有失偏頗,事實上沒有一具屍體是能夠在“養屍塋地”中完整儲存的。
這個村子的事件就是最好的活體例項,尤其是那些四處活動的半腐屍體。
據《聞風拾水錄》的相關記載,“養屍塋地”是一種非常巧合的地理格局構造,其產生比率微乎其微。
首先是土質,養屍塋地的土質相當陰寒,土色呈黑,其膠質粘性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