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第3/4 頁)
連牽過戰馬,抬來繡絨大刀,楊玉凌提刀上馬,帶著一千馬隊,別了魏徵,和龐繼一道出了東門,打馬如飛直奔渭南就跑下去了。
渭南離大興城不算遠,不足百里之遙,不過一夜之間龐繼來了個往返,剛才又在京城耽擱了半個多時辰,這樣,等他和楊玉凌帶著馬隊趕到渭南城下的時候,已經是五更天了。
夏末秋初,天至五更時分基本上就亮了。
楊玉凌和龐繼帶著一千人馬剛到西城附近,就聽得城內傳來喊殺之聲,二人一愣就知道出事了,仔細聽聲音像是東城門那邊傳來的,於是他們飛馬從西城又繞到東城門外,果然城中的動靜更大了,人喊馬嘶的,無數的火把將未完全消退的夜色照得一片火紅。
楊玉凌趕緊命龐繼上前叫城。
第812章深夜驚變(2)
羅松知道,自己帶著母親離開大興城已經一天了,身為軍人,沒有告假,這個時間可不算短,估計楊勇他們肯定注意了自己的異常舉動了。。。儘管自己以陪母上香許願為由,但這個藉口瞞一般人可以,瞞不了義勇王楊勇和軍師魏徵,不出意料的話追兵應該很快就到,自己必須得抓緊時間趕路,要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因此,雖然很累,在渭城館驛住的這一晚上,羅松睡得並不踏實,想想這,想想那,腦裡一片混亂,四更天剛過他就起床了。
想喊醒孃親的時候,但看到外面滿天的星斗,想到孃親已年過花甲,他又有些不忍。他止了燈了,也沒有洗漱,怕自己的響動驚動了孃親,就在床邊坐著。
屋內一團漆黑,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思緒飛騰,今天一天必須得到達潼關,只要能出了潼關,基本上就安全了,因為出了潼關就是黃河,渡過黃河那裡就是大唐的地界了。
等待總是一種煎熬,尤其是羅松現在心急如焚,耽擱一分一秒都嫌遲,他不想與兄弟們刀槍相見,不敢和楊勇對陣,甚至害怕見楊勇那雙眼睛,這才叫問心有愧。羅松正直,為人忠厚,愧心之事他不做出來,但是今天又不得不這樣做。
但是提前一分一秒他又嫌早,害怕打擾孃親的休息,現在的他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度日如年。
他覺得自己等了很長的時間,不能再耽擱下去了,這才硬著頭皮敲響了母親房間的門,把姜老夫人喊了起來。
老夫人還以為睡過了,趕緊起床,兩個丫鬟也起床了,伺候著姜老夫人洗漱之後,外面還是一團漆黑,老夫人一皺眉道:“松兒,我們起這麼早幹什麼,陳將軍怕是還沒起來吧,我們也出不了城啊?”
“娘,孩兒恨不得一下子飛到父王的身邊,請恕孩兒不孝,這麼早把您驚動起來。。。您只管上車,在車上休息吧,其他的事交給孩兒,都是義軍的弟兄,孩兒也不必向陳將軍辭行了,直接叫開城門就行了。”
老夫人知道兒子孝順,也不再多說,其實她更想早些趕到羅藝身邊,那畢竟是自己託付終身的男人啊,雖然他們走的政治道路不同,但感情這東西不是說斷就能斷得了的,平安無事時,兩地相隔至多是一種牽掛,但知道一方有事時,再不能相見,那就是一種無比痛苦的煎熬。只不過老夫人怕兒子著急,內心焦急,表面平靜而已,但是這刻意的掩飾,對於一個善良的花甲老人來說,無疑又多了一份負擔。
老夫人被丫鬟扶著上了車,羅松上了馬,叫開館驛的大門,一車一騎披星戴月往東城門而來。
夜很靜,大街上偶爾會傳出幾聲犬吠。連馬車輪子轉動這種輕微的聲音也能聽到,馬蹄踏著腳下的硬地,發出有節奏的清脆的響聲,再就是車伕輕輕揮鞭低喝牲口的聲音,除此之外,就是寂靜。
一陣輕風吹來,羅松坐在馬上覺察到些許寒意,入秋了,晝夜溫差很大,天氣開始轉涼了。
“站住!幹什麼的?”剛到東城門附近,便被值班巡查的義軍發現了,火把將四周照周通亮,幾聲大喝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弓上弦,刀出鞘,怒目而視。
“弟兄們不要誤會,是我。”羅松答應著讓孃親的馬車停下,馬往前提迎了上去。
“羅將軍?將軍這是……”這些義軍大都認識羅松,看到是他趕緊收起了刀槍,擺出笑臉相迎。
“哦,弟兄們辛苦了,羅某和孃親急著趕路,驚擾各位了,煩勞弟兄們把城門開了,讓羅某早些出城,羅某感激不盡。”羅松很客氣地充他們在馬上一抱拳道。
要在往常,羅松在他們面前說話就是命令,可以理直氣壯,不要說這些普通的義軍將士,就是那些千夫長萬人長,這些中高階軍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