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2/4 頁)
翹首期盼喜信為由婉拒了。
楊勇也沒強留,把毛文深送出軍營,他上馬帶著幾個親隨風是風火是火地離開楊勇的大營。
“王爺,難道這場戰事就這樣結束了?”
“李子通真的歸降了?”
“這麼長時間,他們不投降,現在卻投降了,王爺這難道不可疑嗎?”……
毛文深走了以後,李婉兒、玉鏡公主、南宮賽花等等人因勝利來臨得太突然太容易太出乎意料而有些難以置信。
楊勇一笑,“本王開始也不相信,但這幾顆腦袋不假,想想李子通四面楚歌,不想戰死,不想跳海,他只有投降這一條路可走,也算是他李子通識時務。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如果他跟沈法興一樣,拼死頑抗,我們還得費一番周折,傷亡將士,耗費錢糧,那是必然的,這才最好的結局。不過,你們說得也有道理,人心叵測,我們必須加緊戒備防止李子通耍花招,給我們來個突然襲擊,率眾突圍。等李子通什麼時候帶著部眾束手接受改編了,我們才能放鬆對他的警惕。”
幾個美女點頭,按楊勇所說,帶著眾將加強戒備去了。
本書來自品&書#網
664。第664章下馬威
打發走了毛文深之後,楊勇派人把這件事告訴了徐茂公,徐茂公一聽就吃了一驚,遂把手下人馬交由大將羅松和尉遲恭指揮,並叮囑他們倆和水師統領廖勇,沒有他和楊勇的命令,不準進攻李子通的人馬,但要加強戒備,防備李子勇的人馬突圍,然後帶著親隨衛隊飛馬來見楊勇。
兩個人兩個月沒見了,這一見面難免會寒喧一番。楊勇一看徐茂公風塵僕僕,從徐茂公的駐地,到楊勇的營帳,超過三百五十里的路程,徐茂公這麼遠趕來見他,肯定有要事。因此,楊勇把徐茂公讓進大帳,親自為他泡了一杯香茗,然後落座,二人把話匣子開啟進入了正題。
“王爺,您真打算接納李子通投降?”
“軍師,李子通殺了輔公祏和陳當世等人,四顆腦袋全在我們的營帳之中,本王認為他是走投無路了,真心投降,便答應接受他,軍師認為有什麼不妥嗎?”
徐茂公搖了搖頭道:“王爺,屬下看他未必是真心歸附。對這個李子通屬下早就熟知,他是山東東海人,此人待人寬厚,很善於拉籠人,絕非池中之物。最先參加山東義軍,是左才相的部下。李子通結黨營私,勢力發展很快,被左才相猜疑,李子通要殺左才相,失敗了逃到了江南投奔了杜伏威。他很快又培養了一批死黨,欲殺掉杜伏威取而代之,杜伏威被困重圍身受重傷,幸虧被人救出,和輔公祏重整人馬才殺敗了李子通。今天他投降也許是真心的,這是走投無路被逼無奈迫不得已,日後他必然反水,這樣一個狼子野心之人,王爺把他收在身邊日後必為其所害呀。”
楊勇一聽徐茂公說得很有道理,這跟史書記載基本相輔,看來李子通真是個野心勃勃的豺狼,不可輕信。但是,自己紅嘴白牙答應了,還在信中給李子通回覆了,豈有反悔之理?
楊勇把自己的想法跟徐茂公說了,問徐茂公怎麼辦。徐茂公道:“王爺這事好辦,等李子通來了,把他殺了以絕後患不就得了。”
楊勇聽了搖頭道:“軍師,此事不妥。李子通現在是降將,誘殺了輔公祏還是有功之人,本王有什麼理由把他殺了?人稱本王是義勇王,都知道義軍的政策是優待俘虜和降將,本王這樣做,豈不是自毀門面嗎?以後誰還敢來投奔?”
徐茂公思忖道,“王爺大義,既然王爺不忍,李子通來了,我們倆合演一齣戲,屬下唱黑臉,王爺唱紅臉,給他來個下馬威,震震他再說。”
楊勇點頭:“如此甚好,我們日後可留意此人,如果他不知道悔改,再殺之不遲,到那時就名正言順。”
視線暫時轉到李子通的大營。毛文深見到李子通後,正好樂伯通也在,原來李子通和樂伯通正等得著急,心裡直擔心楊勇不會答應,見毛文深回來了,趕緊讓他進帳,屏退左右,問這次出使的經過。
毛文深很有成就感講述了一遍,為渲染自己的膽識和功勞,他還添油加醋了一番。
李子通大喜,楊勇果然上當了,重賞了毛文深後,三個人又在一起密謀了一番,然後把手下信得過的帶兵官全找來了,從百夫長到萬人長,有幾十個。李子通為他們開了個秘密會議,然後傳令全軍集合,三萬八千人馬很快集合完畢。
李子通當眾宣佈,自己投降了楊勇,義勇王也答應了,從今往後,我們就是義勇王的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