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第2/4 頁)
重賞了四員主將,給他們記下大功一件,接著犒賞有功將士,然後依照老辦法整編俘虜,根據俘虜們的意願,該放的經過教育、登記造冊後收了他們的刀槍和甲衣就地釋放,該編入戰鬥序列的編入戰鬥序列,並先發放一個月的糧餉。
這些俘虜從未受過這樣的優待,既不殺也不打也不罵,願走就走,願意留下的就留下。因此,這些俘虜全都對義軍充滿了感激,那些不願當兵的繳了刀槍脫了甲衣就回家了,那些還願意吃糧當兵的就留下了,換上義軍的甲衣還領了糧餉,就心死踏地的投降了,正式成為義軍的一員。
這樣又得了一萬多人,增減互抵之後,此戰楊勇的義軍非但沒減少,還多出萬餘人。楊勇在瑞昌休整兵馬……
徐茂公的人馬剛撤到九江,守將張瑞祥就把豫章的加急公文拿出來,展開一看原來是蕭銑駕前的兩個王爺率十萬梁軍連克萍鄉、宜春、豐州等州郡,勢不可擋,兵鋒已到了高安。因眾寡懸殊,侯君集堅守城池並向九江求援。守將張瑞祥沒辦法只派了三千援兵趕往豫章和侯君集共同防守,但這點兵馬如杯水車薪,高安如果丟了,豫章城就危險了。正好徐茂公到了九江,張瑞祥趕緊向徐茂公彙報此事。
徐茂公心裡也感到緊張,無論如何豫章城不能丟,否則沒法向楊勇交待。
徐茂公不敢怠慢,立即派出羅松和尉遲恭帶著八千騎兵為先頭部隊火速趕往豫章,然後他帶著四萬大軍從九江起兵作為後援,偌大的九江城,七千人馬太少了,又臨時給張瑞祥劃撥兩千,讓他帶著九千人馬繼續駐守九江。
鏡頭暫時轉到高安。高安是豫章的南大門,這雖然是個縣城,但城不算小,是個軍事要塞,如果拿下了高安,梁軍就一馬平川直取豫章了,然義軍因為兵員不多,高安僅駐守有五千人馬防守,後來侯君集把九江開來的三千兵將也派到了高安,也只有八千人馬。
去年楊勇領人馬攻打豫章時,那時豫章是楚國林士弘的都城,高安小郡就駐有兩萬精兵,但還是被羅松的一萬大軍不幾天給端了,現在八千人馬守城,可見防守力量之薄弱。
楚王鄭文秀和齊王張繡率十萬大軍,到了高安二話不說就直接攻城。城中的八千義軍拼死守城,但由於眾寡懸殊,不到兩天後高安便失守了,梁軍拿下高安後,馬不停蹄,十萬大軍直撲豫章城。
偌大的豫章只有一萬義軍駐守,而且去年經過戰火洗禮重建後的豫章有些弱不禁風,城中的百姓也不多,一聽說梁軍打來了,都嚇壞了。
侯君集哪敢出戰,命四門緊閉,趕緊登上城頭觀看敵情,見梁軍鋪天蓋地,如排山倒海。
其實,這十萬人馬只是個虛數,二王帶著這支人馬從岳陽出發時是十萬大軍,一個不少。經過這一路的徵殺,儘管沒有打敗仗,但除去傷亡減員,眼前的這支梁軍充其量只有八萬人,但八萬對一萬,這仗也不好打,侯君集只有死守待援。
鄭文秀和張繡一看義軍不敢出戰,仍然仗著人多勢眾,傳令強攻。一時間數萬梁軍如狼似虎,扛著雲梯,推著攻城車、攻城石炮等輕重武器衝過護城河,撲向城牆和城門。
侯君集登上城頭親自指揮,到了射程之內,弓箭、石頭、滾木如雨點般往上放,梁軍傷亡無數。
連攻了三次,沒拿下豫章,反而傷亡了一萬多人馬,看到日薄西山,梁軍暫時傳令收兵了,後退五里紮下營寨。
看到梁軍撤了,一身疲憊的侯君集長出了一口氣,但不敢休息,命人搶救傷員,帶著部屬加固城防,修築工事,運弓箭滾木和石頭,巡查城防,一直忙到深夜回到自己的房中,草草吃了幾口晚飯,躺下也睡不著。
傷亡數字已經給他上來了,經過一天的戰鬥,傷亡了四千餘人,城中能戰鬥的人馬不足六千,看樣子明天梁軍還得大舉攻城,如此下去,這點人馬能守幾天?棄城?不行,王爺剛走,自己就把這麼重要地方丟了,將來如何交差?也不知王爺和軍師派來援兵沒有……
想著這些,侯君集腦子一沉,便沉沉睡去……
第736章豫章保衛戰(中)
也不知睡了多久,侯君集被震天的喊殺聲驚醒,嚇得他一骨碌身從床榻上就跳起來了,此時天還沒亮,也不知到了幾時。。。他趕緊掌上燈剛要喊伺候的軍校,從外跌跌撞撞跑進來一名小校。
“將軍,梁軍連夜大舉攻城了。弟兄們傷亡慘重,城怕是守不住了,快撤吧,要不就來不及了。”小校慌慌張張跪報。
“就是拼光了也不許撤,傳我的命令,後退者斬立決!”侯君集怒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