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3/4 頁)
但須得商量一下怎麼個救法。”薛仁果說著不耐煩地把手一擺,姜達放開了旗牌長,旗牌長跪倒請罪謝恩。
看著眼前的這些殘兵敗將的狼狽相,薛仁果怒道:“本宮有今日之敗,全賴這個楚雲其一向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只顧自己立功,帶著他的先鋒營在前面猛跑,把本宮遠遠地甩在後面,要這樣的先鋒有何用孤必殺之”
薛仁果說完這話也覺得自己無聊,楚雲不在眼前,生死未卜,自己也只是過過嘴癮,推脫一下罪責而已。自己的二十萬人馬都遭到了伏擊,傷亡如此慘重,何況楚雲的區區五千騎兵說不定自己想殺他永遠也沒這個機會了。
薛仁果惆悵之餘突然想到了李淵,忙問手下:“潼關有沒有訊息,李淵的人馬現在到哪了”
眾將搖頭,表示沒有潼關的訊息或者不清楚。薛仁果問計眾將,如何解救被困的前軍人馬。
姜達一看太子束手無策,抱拳施禮道:“殿下,陛下對微臣有知遇之恩,現在是微臣盡忠報恩的時候了。請殿下給末將一支人馬,末將願意捨命為殿下掃平道路,並救出被困的前軍弟兄。”
第383章蟠龍鎮薛仁果遭伏(下)
姜達主動請纓,薛仁果搖了搖頭,他不懷疑姜達的耿耿忠心,但此人一介武夫,屬於有勇無謀者,缺乏冷靜的頭腦和果敢的決策,眼下只剩下八萬人馬,決不能再任由他折騰了。
大將閆亮跟他爹閆興本不同,小夥子文武雙全,仗著膽子施禮道:“殿下,恕末將直言。陛下是何等的勇武,韜略也是天下無雙,但陛下的三十萬人馬都不是楊勇和李靖的對手,何況我們這點人馬陛下有先見之明,讓我們尋求外援再來救駕。當前我們能成功的唯一戰機,就是李淵從潼關出兵,我們攻打陳倉,讓楊勇首尾難顧,這樣可解五丈原之危。可是現在潼關遲遲沒有訊息,眼前我軍又遭了重創,士氣低落到了極點,如果再回兵去救前軍,沒有多大勝算。而且,這很有可能是楊勇佈下的局,想把我們吸引過去,一網打盡。望殿下三思慎行。”
這一番話說到薛仁果心窩裡去了,他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眼下究竟何去何從呢退兵又不甘心,關鍵是不能退,不說被困的數萬前軍人馬,還有被困於五丈原百日的他父皇,他老子他不捨得不要哇。但進攻希望又如此渺茫,前面很可能就是楊勇佈下的陷阱等著他,他可不想救人不成再把老本都摺進去。因此,薛仁果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一時難以抉擇。
鏡頭再轉回到蟠龍鎮東部的一處平地上。此時這裡戰鬥正酣,薛仁果的五萬前軍被楊勇的人馬困在當中,雙方殺了個昏天地暗,日月無光。
原來,薛仁果的二十萬人馬儘管浩浩蕩蕩地走成了一條巨龍,但為統領方便和作戰需要,也分為前軍、中軍和後軍三大部分。
前軍有五萬人馬組成,主將叫姓石名原,字寶山,石寶山刀馬嫻熟。殺法驍勇,人稱金刀大將。他官拜秦州刺史,也是薛舉手下的二品京官。這次薛仁果出征救駕,把能征慣戰的大將幾乎全都帶出來了,也包括石寶山在內。
後軍也是五萬,主將是閆亮,年前他老爹閆興本在清水河戰場不幸陣亡。年方十九歲的閆亮子承父業,隨軍聽用。薛舉為了對得起他們父子。一看小夥子文武雙全,長得也是一表人才,破格提拔為禁軍長史,也就是說,守衛皇城的十萬御林軍歸他統領。這次薛仁果興兵救駕,讓他擔任後軍主將。
剩下的十萬人馬自是中軍,由薛仁果親自統領,大將軍姜達協助。
本來薛仁果的五萬前軍已經順利透過了蟠龍鎮這片密林,眼前樹木越來越稀。地勢平坦,一覽無餘。
大將石寶山手提金背開山刀坐在馬上,長出一口氣,認為是一場虛驚,殿下多慮了,我們二十萬人馬呢,敵人應該不敢輕易動我們。他帶著這樣放鬆的心情摧動前軍人馬繼續前行,因為這裡離陳倉已經很近了。
正在這時,突然身後不遠處一陣大亂,慘叫聲和人喊馬嘶聲不絕於耳,接著吶喊聲震天動地。這是遭到伏擊的節奏,石寶山久經沙場。當然意識到了。
“怎麼回事”石寶山勒住戰馬,驚問手下。
很快有人跑過慌慌張張地報告:“將軍大事不好了,殿下的中軍主力遭到楊勇兵馬的襲擊,傷亡慘重,我們中埋伏了。”
真要命,怕什麼來什麼。石寶山慌忙命令前隊變後隊,兵隊變前隊。打算回兵去救。
五萬人馬剛調整過方向,又有探馬跑到石寶山馬前稟報:“將軍,陳倉方向來了一支人馬,人數約一萬左右,打的楊勇的旗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