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4 頁)
將公冶長、杜義、張英、桑木達、巴雷等人緊隨其後,兩萬鐵騎不顧一切往胡州方身飛馳。
緊趕慢趕,等楊勇的兵鋒抵達胡州附近時,薛舉的那兩路人馬攻城正酣,遠遠望去,如螞蟻一樣,紛紛擾擾,喊殺聲震天。薛舉的部隊攻城車、雲梯、攻城的石炮都用了,這些軍兵都不怕死,在弓箭的掩護下,拿著刀槍、盾牌沿著雲梯拼命往爬。
有的剛爬到半空,雲梯突然折斷,這些兵將如斷線的珍珠,慘叫著墜落城下。有的已經躥城頭,跟守城的兵將拼殺起來。大將蔡桓掄大刀指揮軍兵拼命廝殺,將剛衝城頭的兵將殺死,或扔到城下。另一處,大將趙晟手提寶劍,砍翻了好幾個衝城頭的兵士,城下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戰況異常慘烈。
楊勇一看,眼珠子都紅了,吩咐一聲,“衝”一馬當先,在這些兵將後面殺過來了,後面是公冶長、杜義、張英、桑木達、巴雷等將士,兩萬鐵騎如排山倒海一般,號叫著衝殺過來,與攻城的軍兵殺在一起。
城的大將蔡桓和趙晟一看,是楊勇的人馬回兵了,喜出望外,二人一商議,留下趙晟繼續在城頭守城,蔡桓引一路人馬大開城門,殺將而出。
這些攻城的軍兵腹背受敵,人心惶惶,兵無鬥志,瞬間,被城頭的弓箭、滾木、擂石擊者不計其數,嘩的一下,像工程車往下御大料一樣,都撤下來了。然後四散奔逃,蔡桓和楊勇指揮著兵將包圍掩殺,殺得薛舉的人馬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兩路人馬的帶兵主將一看不好,急得直撞頭,薛家父子的援兵怎麼還不到哇,這樣下去非全軍覆沒不可。二人剛要命令人馬撤退,在這時,楊勇軍兵的後面征塵大起,接著萬馬踩地的聲音傳來,地皮都在顫抖,兩員主將臉露出了笑容,薛舉父子指揮著四萬多人馬排山倒海一邊殺了過來。
楊勇的軍隊正殺得性起,這四萬軍兵從他們後面下手了,這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楊勇的兵馬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有的腦袋掉了還不知道死在誰手,現場更亂了。
這樣,胡州城外像卷花捲一樣,雙方的兵將的裡三層外三層,全都打亂套了。
雙方從午一直殺到下午,從下午又一直鏖戰到天黑,楊勇的兵馬終因寡不敵眾被殺得退入城。吊橋扯起,千斤閘落下,城門關閉,這場戰鬥才算結束。
薛舉攻不進去,只好收兵罷戰。一查點人數,三路人馬共九萬人,先敗後勝,經過一天的戰鬥,連傷號算,折損了三萬有餘。
薛舉父子一商議,楊勇的兵將損失肯定更慘重,胡州乃孤城一座,毫無補給可言,好不容易重創楊勇一回,此時決能不能退兵,遂指揮剩下的近六萬人馬把胡州城困了起來。然後,連夜派人到涼州、通州、平陽、慶陽、隴南等各州郡再次抽調兵馬,下決心這次非要把胡州拿下來不可
第142章陷入困境
薛舉父子帶著兵馬突然後面衝來,楊勇被殺得大敗,退回城,清點人馬,僅一天的戰鬥連死帶傷折損了四萬人馬,眼前城的能戰鬥的僅剩下一萬五千餘人,損失太慘重了。
用過戰飯後,楊勇顧不得勞累,慰問受傷的兵將,親自帶人巡查城防,看看薛舉的部隊雖然沒退,但也沒有攻城的跡象,留下部分將士巡城值班,然後楊勇和其餘將士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楊勇擊鼓升聚將,商議破敵之策。
公冶長施禮道“主公,薛家父子把城困起來了,沒有撤兵的跡象,很明顯,他們是在調兵遣將,如果薛舉再把附近州郡的兵馬全都調來,胡州乃孤城一座,毫無增援力量,糧草兵馬得不到補充,時間長了,胡州不攻自破。依末將之見,不如先放棄胡州,再作打算。”
杜義持不同意見道“主公,公冶大哥,我們這麼點地盤,放棄了胡州,到哪去寧願戰死,也不能放棄胡州。主公下令吧,我們殺出城去,與老賊決一死戰。在吐谷王城,我們三個人面對慕容順的十萬大軍都沒怕,豈能被老匹夫的這點兵馬嚇住”
大將桑木達和巴雷施禮道“駙馬爺,敵強我弱,硬拼不是辦法,依末將之見,不如派人闖營到伏俟城搬兵,以解胡州之危。”
大將蔡桓、趙晟和張英反對“主公不可。吐谷王城離我們這裡往返逾千里,遠水不解渴。要不,我們殺出城去,佔山為王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有了實力,再捲土重來,找薛家父子算賬。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一時間,眾將議論開了,有支援公冶長的,有贊成杜義的,有同意蔡桓等人主張佔山為王的,還有人認為到吐谷渾搬兵值班一盼的,一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