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1/4 頁)
放棄。這封絕密的庭訓歷代皇帝登基當晚都要屏退左右獨自研讀,其中定然有秘密,司徒慧竟然冒著巨大風險將此物偷出,觀看了其中內容。
要說司徒慧也算女中梟雄,寧後的家世或者楊妃的寵幸,二者若能讓她得其一,九皇子當皇帝的機率都會極大。只可惜她既沒有可以依仗的顯赫家世,景帝也並不過分寵愛她。苦心經營多年的勢力,眼看有了成功希望,她的兒子已經到了必須出京就藩的年齡,她只得讓兒子離開權力中心,去做一個藩王。
就是在那時,她將這條密道告訴了兒子。司徒慧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畢生的理想,兒子出京只是暫時的,她確信自己要是在京中繼續活動,太和殿那張寶座,遲早要為她的兒子讓出。
九皇子看不起太子,卻不代表他有殺兄弒弟的想法,他將這個秘密埋於心底,不打算付諸行動。因為那條密道窄小多彎、曲折難行,只適合城中人出逃,並不適合大軍進入。所以上一次他率軍勤王的時候沒辦法利用,這一次卻要用上了。
黃昏時分,晚霞將天幕籠上一層暗沉的紅光,如同血漬。
大苑皇城中一口古井泛出一層波濤,這口井很深,從井上看下面一片黑暗,就在這片黑暗中,緊靠井邊露出一個頭來。
這是偏將李顯堯。原本王庶是要做第一個探路之人,但二十個親兵皆極力攔阻,王庶知道這不是客氣的時候,若是被發現,他就算不出去,也難有幸理。卻不過士兵們的盛情,也就由他們了。
正文 第172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11)
李顯堯從水中出來,先大口呼吸兩口空氣。這個密道當真隱秘非常,密道的出口竟然在水中三尺,密道的另一端也有一小段也在水中,要屏息爬行方能透過。不說給他聽,估計就是讓他下井去找,他也找不到密道在哪裡。
他升出水面,按照王庶所說四面摸著井壁。四壁一片平整,只有用力去按,才能發現軟硬有別,他摳去軟綿綿的青苔,終於露出能攀爬的凹洞來。
他緊貼井壁,無聲無息地往上爬,直到爬出井口,也沒有見到一個人影。四周打量一下,想必西瞻士兵不耐煩伺候植物,一些不耐旱的花草樹木都已經枯死,也不修剪,就讓這些枯枝敗葉插在地裡,琉璃瓦罩頂的建築倒是比比皆是,但全都四敞大開,空無一人,顯得此處不像皇宮,倒有點像破敗的廟宇。
這一點也不奇怪,西瞻軍一共才只有四萬人,進駐在能住下一百五十萬人口的京都城,光是軍營都住不滿,皇宮之中能有多少人在?何況密道出口,在皇宮中也是頂偏僻的地方,自然毫無人跡。
李顯堯又小心觀察片刻,見確實沒有危險,才拉動手中細繩,通知密道那頭兄弟可以下水了。
大概一炷香的時間,二十個士兵和王庶都爬上了井口。王庶並沒有停留,留下一個人收拾他們留在井邊的水漬,其餘人便彎腰潛行,隱藏在一個宮殿的拐角。
這口井是後宮侍衛房專用的,這條密道的設計者考慮得很周到,密道是給皇帝迫不得已時逃命用的,不是給萬一知情的刺客潛伏宮中刺殺皇帝用的。所以入口設在侍衛聚集的地點,而不是設定在更方便的皇帝寢宮附近,大內侍衛值夜都要嚴格記檔,他們不像雜役房宮人處等地人多且駁雜,這裡每個人彼此都十分熟悉,絕不可能從外面混進一個生面孔還沒有人知道,何況從密道進入,出井後這個人必定一身溼透,更沒有辦法隱藏,一旦被發現,周圍都是武功高強的大內侍衛,恐怕很難逃脫。
而宮內的皇帝如果要用密道,必然是出了極大變故的時候,他自然可以從容支開侍衛,下井玩一次漂亮的人間蒸發。叛逆就算將皇宮掘地三尺,怕也無法找到皇帝。
且說王庶等人一步一個腳印,一直到走出後宮小門,拐到後花園範圍,仍然一個敵人也沒有遇到,讓他們白白提心吊膽了一場。
自從出京就藩之後,這是王庶第一次重新踏入皇宮,和設想的不一樣,他現在心中竟然沒有一絲激動,只有堅定的信念和目標。只要想想就能明白,如此的沉穩要靠什麼樣的閱歷來支撐?
十四
與此同時,方克敵的三萬軍隊如約來到東北永春門,開始了真正的攻城之戰。
永春門城頭,弓箭手密密麻麻排了三層,幾乎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城樓上滾木礌石堆積成山,拙吉親自坐鎮城頭。長春門那邊,王庶原本帶領的前鋒軍還在“愚蠢”地罵陣,在西瞻人看來,這些人的作用便是吸引他們注意,掩護永春門的強攻的。永春門的攻擊力度似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