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亮:“這裡可不是驍羈關,京都城池再堅固,也需要人手去守城!以往攻城都是集中在城門左近,如今我們知道城中虛實,可以不管城門城角城邊,撒開大面積一起架上雲梯爬!城牆每邊長十八里二十里不等,四邊相加共七十六里,六千個西賊,每十里還分配不到一千人!根本不夠!只要我們四面一起攻城,這京都用不了幾日,就必能攻克!”
霍慶陽迅速盤算了一下,眼睛也漸漸亮了起來,他想想道:“我們大軍只能籠罩長春門和永春門方向,另外兩邊要繞過樑河,幾日路程才能到達,困難較大。十六衛軍中的捧日軍、拱聖軍就近駐紮,不妨讓他們配合出擊。”
捧日軍和拱聖軍都是十六衛軍的部屬,這支京都近衛各個部屬的名字都和“日、聖、天、主”有關,分駐京都周圍,共有十六支分隊,所以才叫十六衛軍。其中捧日和拱聖二軍駐地分別在京都盛春門和留春門附近,所以霍慶陽想讓他們配合。
王庶眉頭一皺:“十六衛軍恐怕……”這支曾經被他十分看中的軍隊,現在在他眼中,戰鬥力已經看不上眼了。
霍慶陽伸手攔住他:“奪回京都這樣的潑天大功,單獨吃下會遭人妒忌,十六衛軍再不可用,總還能守一時三刻。我們只攻兩面城牆,每十里範圍即便兩千個敵人,敵人的兵力集中,我們的兵力也同樣集中。壓力雖然大了些,卻仍然可以得勝!”
王庶一想果然如此,想到京都可以奪回,他不禁熱血沸騰起來。
十六
城中兵力只有六千!這個結論如此匪夷所思,卻又的的確確是真的!可以想象,訊息傳到十六衛軍耳朵裡,他們定然大吃一驚。城中明明有四萬鐵林軍,什麼時候剩了區區六千,他們一直和西瞻士兵對峙竟然沒有人知道。
這要從青州說起,當日西瞻鐵林軍開啟驍羈關天塹,衝進大苑西北內陸地區之後,本是行蹤飄忽不定的,他們透過麟州、益州、安州等地都不是直來直往,而是忽左忽右往來穿插,也就是說看到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走,這才讓跟在後面的霍慶陽跟不上他們的腳步。
而過了益州之後,青瞳採用了誘敵策略,不再理會西瞻人要往什麼地方去,只管頻繁調兵,實現自己的軍事目的。前期霍慶陽竭力排程士兵,是為了堵截西瞻軍。而青瞳同樣緊張地排程士兵,卻是為了讓各地駐防的實力拉開差距,她不需要研究敵情,不需要疾行趕路,也不需要交鋒作戰。要攔住快如疾風的敵人難於登天,要兩地調動只相當於普通行軍,那就沒有什麼難度了。
所以看著一模一樣的調令雪片般頻繁發出、士兵匆匆忙忙地往返忙碌,氣氛是一樣的緊張,但結果完全不同:霍慶陽調兵弄了個焦頭爛額,一片狼藉;青瞳調兵卻十分順利,不過是走走路,兵員就到位了。
從這點上並不能說明青瞳比霍慶陽更善於帶兵,至少在行軍經驗上,青瞳就比不上霍慶陽,只能說明她膽大。這種戰略霍慶陽沒可能用得出來,他的許可權只限於西北一路,無法調動全國兵力,更沒有權力做出捨棄京都的決定。好比參加博弈,青瞳手中籌碼比他多,若是贏了自然可以贏得多,同時青瞳又輸得起,丟了京都她還有南方九州,所以也比較敢下注。
大苑換了迎敵策略西瞻人又不會知道,他們還是利用士兵排程過程中留下的無數漏洞突襲挺進,繞過益州,撲向下一個州府,看著苑軍在他們身後手忙腳亂,只能望塵興嘆。而青瞳便看著西瞻人果然在她故意留的十幾條道路中選擇了一條。
西瞻軍透過了這一處州府之後,前方又是幾條容易走的路,只不過這一次選擇餘地略少,他們再選擇其中一條進軍,又順利徵集齊了補給、透過了一個州府,如是幾次,敵人便漸漸被誘上設計好的路線。
在路程透過一半的時候,大苑還是拿這些西瞻士兵毫無辦法,他們雖然按照設計好的道路走,但要想伏擊或者包圍都是不可能的,西瞻高超的飛鷹情報讓苑軍無法及時排程,想在路上攔住敵人實屬妄想,只能耐心等待機會。
不過桀驁不馴的野馬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被套上了韁繩。京都是他們眼前擺著的一個巨大的誘惑,西瞻軍被這個誘惑晃花了眼睛,不由自主地直撲而上。他們的進軍是那麼順利,苑軍看上去是那麼無能,以至於他們根本沒發現身邊可選擇餘地越來越少,到最後,除了唯一的一條通路,其餘道路要麼駐有重兵,要麼一片荒蕪毫無補給,要麼道路損毀騎兵難行,不去京都,竟然無路可走!
青瞳用道路、兵員和補給慢慢編織成了一個看不見的布袋子,西瞻軍走出多遠,袋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