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第1/4 頁)
眼光的將軍們,立即作出了回應的,先是全面免除工商實業所需承擔的苛捐雜稅,隨後為了“本省實業發展”,是出臺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雖說遠不及中央創辦的那些工業區的優惠力度,但是至少可以保證一點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被挽留了下來,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背井離鄉前往他省他地投資,畢竟對中國人而言千百年來,“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道理,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所以,他們願意在本鄉“造富鄉親”或者說於本鄉成個人事業
而這一些,最終都導致一種結果,國內實力人物將個人的視線,從國內政治轉移到實業財富,從對權力的追逐轉之為對財富的追隨,同過去掠奪民財不同,現在他們是透過實業投資掙取財富,儘管他們的第一桶金,並不見得乾淨但這至少是一種變化,至少他們的財富可以加快中國的發展
“……儘管在過去的一年間,國內各省的實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各省實業大發展的同時,隴海鐵路沿線工業帶的發展卻為迅,經過五年的發展和過去兩年的“產業轉移”之後,這條鐵路線成為了中國僅有一條“輕重工業帶”,這裡供應著全中國85%以上的機器,可以說,中國實業得到充分發展的一個前提就是隴海工業帶的存在”…;
眉頭微微一揚,穆湘玥的臉上閃過一絲得意之色,因為過去的一年,正是他全面掌控公司的一年,儘管公司是沿著當年李子誠制定的路線前進,但是至少這種變革是在他的引領完成的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在去年獲得一等嘉禾勳章,那是為了表彰他為中國實業作出的貢獻
“兩年前,隴海工業帶一年只能夠生產不到三萬部機床成套輕工業裝置亦不過三萬套,而此時,在市場的帶動下,經過兩年的跨越式發展之後,這裡的產能不僅滿足著國內的需要,甚至還出口到國外
而最明顯的例子是,就是機床
機床是產業之母,儘管早在1867年江南製造局製造出第一臺機床,但是從1867年直到民國二年,中國自行製造的車、刨、鑽、鋸機床不過一千部,而且效能質量遠遜於歐美,直到民國二年,連雲港機器修理廠的建立,中國才算是擁有真正的機床工業,在隨後的兩年間,隨著連雲港重型機械廠、通用機械公司、紡織機械廠、徐州重型機床廠、西安通用機床公司、鄭州需用機械公司等一系列的機床的建立,中國才算是擁有牢固的機床工業……”
“嗯,”
點頭打斷穆湘玥的話語,李子誠補充了一句
“機床是工業之母,沒有機床工業,就不會有現代國家,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民國四年,在李子誠主持國務院後,國務院提交國會透過了《機床製造事業法》由此掀開鼓勵機床製造業的法案,按照這一法案,機床製造業製造一馬力機床可獲得一元免稅,而購進國產機床的企業亦可獲得一元補助,儘管那時中國的機床製造業已經建立,但因建設的需要,每年仍有半數的機床依靠進口
民國三年四月,為加快公司的機床製造業的發展,透過摩根銀行、滙豐銀行以及淮海銀行融資3745億元,同時向美國派出規模龐大的機床採購團,在採購多達四萬部機床的同時,同時還採購了的大型壓機等各種大型機床,儘管其中20%後來因美國自己需要而被美國撤銷,但這一批機床的採購,還是緩解了中國機床工業的急需,為實現機床國產化鋪平了道路,那時自己抓住了那個關鍵的尾巴
就像現在的日本,固然日本同樣迎來了歷史上有名的一戰“天佑”,但是這場“天佑”,有了中國的作為競爭對手和對比物件之後,卻顯得很是蒼白無力,從去年年初開始,出於的工業上的需要,日本也向美國派出了機床採購團,儘管他們和美國的機床製造商簽署了3600萬日元的合同,但是其中大多數因為美國自身的需要而被取消,而且其機床價格亦遠高於戰前,機床數量的不足,嚴重限制了日本的發展
在歐戰之前,憑藉著對歷史的瞭解以及兩年發展積蓄下的技術工人,公司從美國大量進口機床,以至於當年美國出口機床的60%都是銷往中國,而那時日本的機床數量倍於中國,而現在,中國的機床數量卻數倍於日本,這正是這場“成金潮”最成功的地方,等到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將具備全面壓倒日本的優勢地位
事實上,直到民初中國對日本一直都著經濟上的優勢地位,只不過這種優勢是中國以輕工業為主,日本重工業相較中國為發達,這種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並不明顯,而現在,業已形成經濟優勢,卻是中國重工業全面壓倒日本工業,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