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3/4 頁)
著課的時候,李子誠同樣露出興趣十足的模樣,無論民主黨的模式是適合中國,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堂“黨課”
“換句話來說,在早期,他們所代表的就是以自耕農為主的利益集體,而正是在將民意基礎訴諸於人民的基礎上,形成了民主黨的這一複雜的政治聯盟,而他們的支持者則是來自全國的農夫以及都市地區的勞工團體當然在隨後的一百多年間,民主黨人所代表的利益群體不斷髮生著變化,他們同樣也代表著商人、銀行、鐵路公司的利益,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一個政黨,必定代表著一些行業、甚至某些地區的利益,嗯,這應該是政黨的……”
“使命”
用兩個字打斷穆的話,接過他的話語,李子誠將臉上的笑容收斂起來
“一個政黨的存在,首先要明白自己所代言的利益群體,由此才能產生使命感,而在這一使命感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瞭解本身職責的政黨,而現在的中國呢?沒有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瞭解本身職責的政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國會只是841個人在那裡你攻我伐,為民作主?代表群體利益,841顆心能為誰代言?”
反問之時李子誠的語氣神態都變得嚴肅起來,而語中卻又有些遺憾
“也只能為他們自己代言了,他們所代表是什麼?不少人把手中的選票變成鈔票,還有一些人呢?他們固然是正人君子,看似在國會為國直言,可他們謀求的卻是所謂的清名”
無奈的聳了聳肩膀,瞧著章炳麟,李子誠不無認真的說道
“明末時,負天下之名的東林黨出仕後幹了什麼?那些人自出仕以來,沒有什麼實際業績,只是靠結社講學,放言高論“名震天下”,就自封為治世良臣,國難當頭,既沒有“中興”的戰略眼光,也沒有能力解決當下的現實問題,只知道朝堂上上些譁眾取寵的奏章,地方上搞些賺取民眾眼淚的言論一切只是為了爭奪權力中樞當時的抗清義士夏允彝只不過說了幾句公允的話,就惹得東林骨幹黃宗羲大動肝火夏說:“東林之持論高,而於籌邊制寇,卒無實著”黃卻反駁道:“夫籌邊制寇之實著,在親君子遠小人而已”臨外寇入侵,國家民族存亡之機,卻在那扯著什麼親君子遠小人,這樣種清流不要也罷”
在提及這個例子時,李子誠的面上認真中帶著嘲弄
“民二國會,剛一成立之日,中央財政窘迫,每月地方解款不過兩百萬,卻索要四百萬經費,中央財力不濟,欲行以借款,國會不論其它,只求阻止借款,太炎兄,致遠有一疑問,當初全力阻止借款,是為國,還是為私?”
一聲反問,卻讓章炳麟頓時為之一啞,為國利?這句話他說出來都臉紅,說到為借款不惜出賣國利,似乎那位臨時大總統願意拿出多,為何阻止善後大借款,其目的是什麼“阻借款,謀袁政府不戰而倒”,他們之所以以“國利”在議會挑動阻止大借款,並多次質詢政府,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讓袁世凱因財力不濟倒臺
“公道在人心,當時國會是什麼樣子?不用我說,大家都看到了,除去黨爭,全無他用,也正因如此,當初大總統要解散國會時,我李子誠才同意和程都督聯名通電”
提及舊事,李子誠到是一笑,袁世凱解散國會,自己沒反對,可要解散省議會時,自己卻態度鮮明的予以反駁,而且早在“二次革命”失敗後,江蘇省議會就驅逐了國民黨籍議員,至於補選議員,大都是隴海系,也正因如此,自己才能掌握江蘇省議會
見章炳麟的神色變得似有些難堪,李子誠才意識到自己的語氣有些過重,於是便緩聲解釋道
“我承認,在國會之中正人君子比例是比較高,但其中以爭權奪利賣直求名的卻仍有不少,這不能不國的遺憾,也不能不國國會的先天不足,這樣的國會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遺憾且失望的搖了搖頭,李子誠有些懶散的靠在沙發靠背上
“現代議會政治的成功,有賴於成熟的政黨政治與完善的選舉制度的支撐,而前者甚至比後者還重要,現代意義上的政黨實為實現代議民主的必要工具與前提,咱們,前者沒有,後者,同樣也不完善啊,這國會啊……”
搖著頭,說了半天感覺有些口渴的李子誠卻是不再說話了,而且坐起身端起茶杯靠在沙發上品起了茶來
此時寬敞的辦公室內,徹底的靜了下來,誰也沒有再說什麼,所有人都在靜靜的思索著他們上的這堂“政治課”或者說“黨課”,雖說手端著茶杯,但此時章炳麟卻全沒有一丁點喝茶的心思,在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