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2/4 頁)
的一番敲山震虎之後。事已成定局。
“是啊,大總統的心思,著實讓人難猜!”
在大總統藉由敲打徐世昌之前,段祺瑞壓根就沒想到袁世凱在這個問題上竟然會如此堅定,甚至就連同老馮也對大總統的安排表示了支援。再加上王士珍的支援,可以說,李致遠出任國務總理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剩下的事情。就是大總統如何遊說李致遠了。
“大總統的心思很好猜,當今中國,李致遠無論是聲望或是軍力。都僅次於大總統,如果留其於隴海,對大總統而言無疑於心頭之刺,無論如何,大總統都會請其來京。他和孫文不同,於孫文,nòng個鐵路總辦,再加上一月幾十萬元,也就打發了。於蔡松坡也不同,蔡松坡無野心。經界局督辦亦可安置,可他李致遠卻不同,”
感嘆一聲,徐樹錚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後半閉著眼睛,思索著如何評價他李致遠。
“現在國人皆知,李致遠之才、之能,隴海全線年底貫通,現今沿線工業產值超全國數倍,僅連雲一地,堪稱遠東規模大廠更為林立,沿線分廠彼此相連,雖是外人亦讚歎不已,其整治實業之能,可謂是全國無人出其左。”
“辦實業,李致遠心裡有一篇大文章!”
段祺瑞到是先點了點頭,對於這一點,他深以為然,國人喊了這麼多年辦實業,可也就只有李致遠悶聲不坑的辦成了。
“膠澳之成,實業之功!”
徐樹錚又緊跟著吐出八個字來。
“此戰,無論是第一軍或是江蘇陸軍,補充皆出自隴海,雖說外界對連雲擅造軍械一事頗有指責,然若無隴海工廠提供軍械,此戰難以功成,再有隴海財力為支撐,方才有膠澳之成……”
段祺瑞點了點頭,對戰場上的形勢,外界遠沒有他這個陸軍總長更為了解,一份份來自前線的電報,再加上陸軍部參謀和陸大的教官的“參謀戰地旅行”的報告,再清楚不過的把前線的態勢反映了出來,“江蘇陸軍之成,全無戰術之功,唯有火力之用!”,這絕不是貶意,而是褒獎,若沒有隴海之工業,又豈有蘇省陸軍的火力之用。
“老總,若是李致遠進京就任總理,袁李權爭不可怕,可怕的是袁李合流!”
徐樹錚道出了自己的擔心之後,看著段祺瑞接著說道。
“袁李權爭,無論是府院之爭,對我等只有利而不害,但若是袁李合流,屆時……”
他的話未說完,卻見段祺瑞從內衣袋內取出一個信封,一面jiāo給徐樹錚,一面說道。
“樹錚,這裡有封信,你看看!”
“誰的?”
“一看便知!”
徐樹錚展開信,先看上下落款式,見是馮國璋寫給大總統的,只是輕輕的一笑,便重新摺疊起來,還給段祺瑞,說道。
“馮華甫不是正派人,別讓他的汙言穢語髒了我的眼睛,不看!”
“不看?”
段祺琪又把信扔給徐樹錚,以責備的口氣說:“為什麼不看?奇文共賞嘛,何況這封信對你我,甚至還有李致遠都有莫大的關係!”
“哦?”
一封信牽三人,這馮華甫打的是什麼主意,心下一驚,徐樹錚便重新拿起信,認真的看起來。
把顧維鈞請到家中,在梁士詒便在小客廳裡擺上香茶,然後便同顧維鈞對飲起來,對於梁士詒的心思,顧維鈞未嘗不知,是隨著中日談判接近於尾聲,重設國務院已經擺到了議事日程上,儘管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訊息,但是顧維鈞卻知道,重設國務院,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為經略使進京鋪平道路。
每每一想到經略使進京後,將可能位居總理之位,顧維鈞的內心深處便是一陣jīdàng,他清楚的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以經略使的為人,一但他接受這一職務,那他必然將會在這個職務上做出一番大文章,絕不會碌碌無為甘願為他人所驅使。
“民國初成,最緊迫的問題,就是財政,國庫內空的都能跑耗子。而今經兩年整理,現今國庫時餘兩千八百餘萬兩!其中大總統之功。可謂是功不可沒,勞苦功高!”
兩人一見,梁士詒倒是先捧了大總統的一陣馬屁,不過樑士詒說的是實話,即便是在晚清。財政狀況也不及現今,而兩年前,若是沒有國家財力窘態,又豈有今天連雲之成。
“大總統之功。世人皆知!”
顧維鈞點點頭表示贊同,不過他知道梁士詒今天請他過來,絕不是為了拍袁世凱的馬屁。在京中,他有自己的渠道獲得一些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