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1/4 頁)
就在這時,李四勤卻在旁邊輕言一聲。
“總理,也許並不一定需要地方各省透過共同憲法,可以考慮由各省透過各省的省憲!以省憲制省,進而謀求國憲制國!”……)
p
第94章 論法
南京,民國五年的南京並不是“京”,在中國,“京”的意思就是首都,雖說民國初建時,曾以南京為首都,可隨著南北議和達成,清帝退位,而新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又不願往南京履職,所以,民國後仍以北京為“都”,至於南京,這座清時的江寧,民國後改名為南京後,卻未改名,依為“南京”,可無論如何變化,這南京因其地處長江下游要道,卻依然保持著過去的繁華。
不過在過去的幾年間,隨著蘇北隴海沿線的迅速崛起以及上海等蘇南江口一帶的實業發展,南京,這座六朝古都卻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了,論金融經濟其不敵上海,論實業工業其不敵連雲,不過,即是如此,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這裡依然還是江蘇的中心,至少是江蘇的政治中心。
雖說金融不如上海、實業不如連雲,但是作為省會,南京卻有著自己的繁華,南京的主街上汽車的喇叭聲,電車的鈴鐺聲,混合在一起發出“城市的樂響”,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城市,在過去幾年中,雖說被邊緣化,但是仍然取得長足的發展,至少在表面上,其正在朝著“現代城市”的方向發展著。
過去鮮見的公共廁所和垃圾桶出現在這座城市,避免了城市的肚亂,連雲式的炒料柏油取代了舊時的馬牙路或者石板路,甚至交通訊號燈,這一新鮮物件,也出現在這座城市,就連城市煤氣,亦開始在城內鋪設管道,不過,這種變化卻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受限於私產的法律保護,南京內城的街道依還是過去的老街。無論是相比於上海或者連雲,都顯得太過狹窄尤其是隨著大量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更是如此,每天,數以百計的汽車、公共電車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穿行。更使街道變得擁擠不堪。
不過雖是如此,但對於不少南京人來說,他們依然享受著與過去別無二致的生活,在一條窄巷深處的一間茶館內,雖說南京人並不像北京人那麼愛泡茶館,可對於中國人來說,茶館、酒館總是一個好去處。這間茶館的生意顯是不錯,在茶館內小二擠來擠去高呼著“某處倒茶,某處開荷蘭水”的叫聲;而在掌櫃的櫃檯處又有爭著付錢時的爭吵,而大門口巡邏的警察一邊和人招呼著,一邊在門外的巡邏掛盒上“簽著到”,此時,雖是五月,但茶館內卻是一陣菸捲的辣味混著人身上的汗臭:都結成一片瀰漫在這座茶館內。
在茶館的大堂內。雖是上午還未到飯點,可卻是早就滿滿地擠著一屋子客人,而在大堂中間。一條上樓的梯子走道把這大堂分隔為前後兩部。前半部靠著一排窗,緊靠著窗,窗外邊置著一排花盆,透過窗子,將綠蔭和濃香充滿了這半間房子;左首便是牆壁了,依著牆也擺著許多茶几椅子,也攢集著一群茶客。
依如往日,茶館們大都是在那裡高談闊論著——“紗”、“布”、“罐頭”、“軍需”,“麵粉”之類的聲浪,在這茶館間震得人耳聾。中間更夾著小二們開汽水瓶的嗤的聲音,這連雲出的瓶裝的荷蘭水,幾乎是在這一進五月,便在各地盛行開了。
但在茶館的最裡面,靠近上樓的梯子下,卻有一位將近三十歲的男子。一身黑色的西裝,腳上又是鋥亮的黑皮鞋,此時他一人獨自坐在一張椅子裡,慢慢地喝著汽水,時時把眼光投向了身邊的那一道門,似乎在等著什麼人,突然,一個人影從門外走進,幾乎是在那人走進來的同時,這西裝男子便迎了過去。
正欲和往日一樣,去樓上點兩個小菜、再溫一壺酒的吳開省,冷不防被人堵住了,整個人微微一怔。但當他看清這位西裝男子之後,他也已經恢復了常態,微笑點著頭說:
“呀,是方議員!幾時來的?——好巧,好巧!”
“聽說吳議員中午喜歡倒這,方某也就只好守株了。”
方若樸謙遜地笑著回答,眼睛卻在打量一眼這位吳省開,他的話裡已經點名了來意,他是專程來這等他的。
這時便有一個聲音招呼了過來:
“呀!吳議員!您來了,樓上二號雅間!”
小二的這一聲叫喚,立即讓吳省開回過神來,然後他便作著手,請道。
“既然如此,那咱們樓上談吧!”
當兩人上樓時,在茶館內,卻還有一青年,原本一直坐在那的他,微微笑著,眼光在那兩位上樓的人身上掃過,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