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部分(第2/4 頁)
抱山頂,盯視著那個山頂,一動不動的站在沙盤邊。
“用滑翔機機降!”
在沉思了數十秒後,趙建強突然道出了一個建議。
滑翔機,早在萊特兄弟發明有動力飛機之前,一些先驅者就已經嘗試著披上類似鳥兒翅膀結構的撲翼進行滑翔飛行。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近似自殺的方式顯得愚不可及,但正是這些冒險開創了人類航空史。1891年,德國著名航空學家奧托?李林塔爾(ottolilienthal)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機,並在其後五年中先後設計並製造了種單翼滑翔機和種雙翼滑翔機。1896年月日,李林塔爾在一次滑翔機飛行試驗時不幸墜落,臨死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必須有人為此犧牲”。正是李林塔爾的滑翔機試驗為後來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奠定了基礎,他後來被人們尊稱為“滑翔機之父”。李林塔爾讓人們認識到即使沒有發動機,僅僅依靠風力和重力也能進行飛行。
對於滑翔機,偵察大隊並不陌生,事實上,在連雲港的藍天航空俱樂部中,以及德華大學航空俱樂部中,滑翔機學習以及訓練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相比於需要動力才能飛行的飛機,滑翔機只需要用汽車牽引,就可以飛行,訓練成本極為低廉,而為了發展全民航空,儘量培訓更多的飛行人員,藉著“膠澳衝突”之後的航空熱,滑翔機訓練開始從俱樂部向民間擴散,在隴海鐵路沿線,滑翔機訓練更是成為了每所高階中學的必修課目之一。由此使當時幾乎每個隴海沿線的高階中學的男生,都具備了一定的滑翔機飛行技巧,並在隨後向整個江蘇擴散。
在大多數人眼裡,普通的民用滑翔機只不過是讓“學生們掌握部分飛行理論的簡易工具”。但是,有卻依然有人看到滑翔機潛在的軍事用途。江蘇陸軍參謀部的聯勤軍官,在觀察了南京第三高階中學進行的滑翔機的飛行後,他們就意識到這種滑翔機既可以把士兵直接送到作戰地點,又能夠向孤立無援的部隊運送彈藥和物資,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因此,引起了參謀部的關注。
而且研究空降部隊作戰的過程中,面對空降兵無法攜帶重武器的現實,有人提出研製大型滑翔機,以用於運輸包括火炮在內的各種重型裝備及其彈藥,而在6月份的一次演習中,偵察大隊在演習中利用運輸運載了150名傘兵進行空降,在其佔領著陸場後,數架滑翔機載著山炮、彈藥和補給依次著陸,為空降部隊提供支援。整個空降演習給參謀部的軍官們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
而現在,面對無法直接空降抱山項的現實,在思索良久之後,趙建強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在那次試驗性質的空降演習中,運輸山炮、彈藥以及其它補給品的滑翔機。
“既然我們能用滑翔機運輸武器,就能用滑翔機把士兵送上山頂!”
嘴上這麼說著,趙建強的腦海中產生了直接利用滑翔機運送作戰部隊進行突擊空降的設想,這是一種全新的,過去從未有人嘗試過的新式戰術,儘管偵察大隊同樣也很陌生,但相比於空降,其無疑更為簡單一些。
“滑翔機的降落只需要幾十米的距離,每架滑翔機可以8名士兵,只要三十架,就能運送240名戰士!”
在趙建強提到滑翔機運送作戰部隊時,周勤卻是拿著尺子在沙盤上量了一下,同時又翻看了一下山頂的偵察照片,距離、地形都非常合適。
“大隊長……”
思索片刻,周勤意識到一個問題。
“咱們沒有足夠的重型滑翔機,也沒有飛行員”
“滑翔機問參謀部要,至於駕駛員,讓參謀部去和航空隊協調,要是再不夠,就讓他們從學校徵召滑翔機教員。”
周勤提到的問題,趙建強早已想到了解決之道,飛機可以新造,至於教員更不是問題,從各個中學開始推廣滑翔機訓練之後,江蘇便擁有大量技術嫻熟的滑翔機駕駛員,至少數百人之後,而且航空隊還有一些人,這不過只需要60名駕駛員。
“……經過多次測試後得出結論。在突襲一個範圍較小地戰術目標時。利用滑翔機實施機降比使用降落傘進行傘降具有更大地優勢。在使用傘降方式時。傘兵在從空中緩緩飄落到地面地過程中需要很長時間。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容易造成傷亡。既便平安著陸。也會因為降落地點分散難以快速集結形成戰鬥力。再加上傘兵還必須卸除降落傘,容易貽誤戰機。使得突襲地效果大打折扣。”
北京總理府一樓總理辦公室隔壁的作戰地圖室內,站在軍用地圖前蕭瀟向李子誠彙報著參謀部提交的計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