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部分(第1/4 頁)
的鄉下小子,嗯,其實現在,他還是一個鄉下小子,或者說——鄉下貨郎。
沒錯。
現在的黃澤浩就是一個鄉下貨郎,半年前,他乘著“吉順號”到了好望角,到了南非,然後他便開始了他的“下西洋”之旅,和很多“懷揣發財夢”下西洋的年青人一樣,到達開普頓後,他就到了當地的中華商會,那時,這個商會並不大,不過只有幾十個人,而他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夥計。
他一邊學著英語,一邊在商會里做著夥計,就這樣,過了五個月後,掌櫃的告訴他——出師了。
這倒不是因為他學會了做生意,而是因為他學會一個東西——團結。
四海之內皆兄弟。
分佈於全世界各地的“中華商會”的總會、分會、貿易站、貿易行內,都有這麼一句話,但這句話卻不是真的指“四海”,而是指同胞,如兄弟般相守相護,這是商會唯一的要求,甚至於商會制定的第一條款就是——“我華人於海外務需團結,否則,立錐之地尚不存也!”
團結,是一個新鮮的詞彙。
至於團結是什麼?那就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要抱成團、結成結,永不內鬥,如果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強,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大傢伙團結了,洋鬼子也就不敢欺負了。
為此,商會還有一條行規,如果一人內鬥,則群起攻之,如何個攻法?
商會會斷他的貨,運輸公司拒運他的貨,總之,有各種各樣的法子懲治他,最後,領事館還會取消他的護照,甚至在回國之後,他也會被拉上“黑名單”,等待他的恐怕,也就只有“自盡以贖其過”了。
對此,商會的解釋很簡單——商場如戰場,我等於海外拓商已非不易,若內部有人長內鬥,無疑於戰時通敵,對此等卑劣之徒,絕不容情。
這只是口頭上說說?
當然不是,黃澤浩曾親眼見識過,一位從浙江溫州來的小商,為了佔據一地市場,和外人勾結一氣,試圖打擊當地其它華商的結果,商會追回所有的賒貨,銀行收回貸款、領事館取消其護照,並將其遣返回國,在回國的船上,他跳海自盡了。
真的是他自己跳海了嗎?
沒人知道,反正,所有人卻知道一個道理,如果他不跳海的話,回國後,等待他的命運會更為悲慘,他不會再獲得那怕一分錢的銀行貸款,不會再有任何人和他做生意。因為他的名譽盡毀。
嚴厲的會規,使得像黃澤浩這樣的“下西洋”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原因非常簡單,從民國四年起“海外拓商”是由“中華商會”這個總理在民國二年創辦的商會組織一力促成的。而國內的商品出口是由中華貿易公司和工商部負責,對“損害國商聲譽、利益”的內部行為,從來都是持以“零容忍”態度。
也正是這種國家和商界的共同的“商業自律”,使得在短短一年半內,貼有“madeina”的中國製造,就迅速開啟了很多國外市場知名度,當然。在這其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正是像黃澤浩這樣的“行腳商”。
不過對於黃澤浩來說,他當然不知道,也不見得認同報紙上所謂的“madeina”依靠質量樹立聲譽,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價格。
“madeina!”
幾乎是馬車一駛進新南威爾士鎮,這座小城的居民便注意到馬車車廂上用油漆書寫的大字,隨後,這座地處內陸腹地的布林人、甚至黑人。然後他們才看到趕著馬車的是一位面板黝黑的亞洲人,同時,他們出看到這個亞洲人穿的很是整齊。一身白色的襯衫上的,甚至都沒有一絲塵土,也許是之前剛換的。
當馬車在小鎮鎮中的廣場邊停穩之後,黃澤浩首先用溼毛由擦去臉上的一些浮灰,然後臉上帶著誠摯的笑容,向那些神情詫異的白人點頭致意。
“東方人?”
“madeina?”
在人們的驚訝中,黃澤浩很快便展開了他的攤位,按照商會的“行商指南”他可以在這裡擺攤,而不需要擔心警察來收攤,市政廳並未禁止在這裡擺攤。
“驚爆價——0。3鎊小店!”
當一塊布曼被搭起來之後。人們便看到了白布上寫著這麼一句大字。
“鞋,無論大小尺碼0。3磅!”
“襯衫,無論大小尺碼0。3磅!”
……
小鎮人原本對這個亞洲人的到來極為驚訝的人們,這會的神情變得更是驚訝了,這個人出售的商品,原比他們想象的更為便宜。準確的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