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4/4 頁)
,中國第一位造船專家魏瀚的幼子,展示著自己的概念。準確的來說是是二戰“自由輪”的概念,德國人從來都沒有造過自由輪,只是在戰爭末期在製造潛艇時採用了分段建造。
“……其實很簡單,就是用預製構件和裝配的方法,像生產汽車一樣生產船隻”
用紙盒展示著自己的“自由輪”,李子誠的臉上帶著笑容,這是未來鷹遊船廠爭奪英法定單的根本,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潛艇擊沉了數千艘協約國商船,總噸位超過一千萬噸,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四年中,至少將有千萬噸商船市場等待著自己去開拓,而在戰爭期間搶佔市場有一個原則是再簡單不過的——速度和產量。
當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的船廠一年半建造一艘萬噸輪的時候,在中國,只需要一個月,就能建造一艘萬噸輪,每年可以建造上百萬噸商船,這會促使英、美、法甚至日本的企業向鷹遊定購商船,在戰爭期間幾百萬噸商船定單帶來的利潤是驚人的。
而想要得到這些定單,就必須要解決速度和產量的限制,而自由輪則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看著眼前那由十幾個紙盒拼接而成的商船,魏平濤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他看來,這種造船方式,若是得以成功的話,對於造船業而言,完全不亞於一場**,船臺和船塢的使用效率更高,生產效能自然更大,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生產電焊機和優質的焊條,所以,我們要造船中要大量使用焊接替代鉚接,這麼做有兩個原因,一是焊接可以大大加快輪船的建造速度,二是咱們缺乏有經驗的造船鉚工,咽,當然焊接還有一個並非不重要的好處,一艘這樣的萬噸輪,採用焊接可以比鉚接節省200噸的鋼材,這意味著每五十艘船,可以節省出一艘萬噸輪所需的鋼材……”
此時魏平濤卻把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那十幾個紙盒上,想來這是董事長自己的構想,以造船的眼光看,這些分段並不合理,而這卻給他開啟了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