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4/4 頁)
事實,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還是二戰末期,美國用b…29轟炸機對日本實施的“飢餓戰役”,而所謂的飢餓戰役就是以水雷封鎖日本的港口、海峽和航道,切斷其海交通線,癱瘓日本國內的生產,加速其戰時經濟崩潰為目的的。
美軍之所以使用封鎖戰,一是日本作為工業國,工業技術先進但工業原料匱乏,對海外物資進口的依賴極高,海交通線是日本與外界聯絡的重要途徑,龐大的商船隊猶如血液沿著海交通線這根“血管”往來為日本輸送經濟養料,維持著日益龐大的戰爭資源消耗。二戰期間,日本20%的糧食、90%的油料、%的鐵礦石和鐵錠、24%的煤炭依靠進口,其餘物資的運輸大部分也是透過沿岸和內海的航運進行的。因此,美軍認定,只要切斷主要航路並癱瘓大多數港口便可是日本坐吃山空。
這次大規模的佈雷行動的效果極為顯著,日本與朝鮮半島、中國大陸的交通線被全面切斷,西南航線被扼死,國內全部港口均無法使用,物資供應中斷、工業產能降至原來的2%不到,日本成為了一座被美軍圍困的巨型“瓜島”,日軍大批飛機和坦克因為缺乏燃油無法起飛和開動,直接影響了日軍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由於港口被封死,糧食無法運進國內,700萬普通國民的糧食配給降至最低水平,食不果腹,惶惶不可終日。曾經的“大日本帝國”在美利堅合眾國的玩弄下,最終走向了窮途末路。
在歷時四個半月的“飢餓戰役”行動中,美軍成功地應用水雷封鎖戰,以最的代價癱瘓了日本全部的工業生產力與經濟,使日軍戰爭機能萎縮;戰爭潛力消耗殆盡。從這一點來,如果“飢餓戰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也絲毫不誇張。
而在“飢餓戰役”中美軍使用的水雷,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磁性水雷,可以毫不客氣的,沒有磁性水雷,或許美軍也無法取得那麼大的戰果。
“二戰時美國用水雷封鎖過日本,那麼德國就沒用過水雷封鎖英國嗎?那德國有沒有磁性水雷?”
在心底冒出這個念頭的時候,李子誠才意識到一問題,自己空坐寶山之中,卻沒能完全發揮出那試寶藏的作用,至少未能完全發揮出來。
“嗯,得讓他們找一下,把那些水雷的資料拿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