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們找一個領航員。總兵痛快地答應了。
英國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總兵的辦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從海路去過天津的百姓都找來。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道,離家遠行會壞了他們的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
這一幕在歐洲是不可想象的。英國人說:“總兵的專斷反映了該朝廷的法制或給予百姓的保護都不怎麼美妙。迫使一個誠實而勤勞的公民、事業有成的商人拋家離子,從事於己有害無益的勞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為。”
這僅僅是英國人一連串吃驚的開始,比這更讓他們震驚的事還在後面。
在船隻行駛於內河時,英國人注意到,官員們強徵大批百姓來拉縴,拉一天“約有六便士的工資”,但是不給回家的路費。這顯然是不合算的,許多人並不想要這份工資,不斷逃亡。“為了找到替手,官員們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莊,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從床上拉起來加入民夫隊。兵丁鞭打試圖逃跑,或以年老體弱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幾乎沒有一夜不發生。看到他們當中一些人的悲慘狀況,真令人痛苦。他們明顯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們總是被兵丁或什麼小官吏的隨從監督著,其手中的長鞭會毫不猶豫地抽向他們的身子,彷彿他們就是一隊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來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將另一個人置於腳下。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建了一座夏宮,叫無憂宮。沒想到這個無憂宮卻給他帶來了麻煩。原來他的這個王宮選在了一個平民百姓的風磨邊上。在修建期間,磨坊主向法院起訴國王,說新建的王宮擋了風,不利於風磨轉動。最後國王不得不屈膝讓步,同意對磨坊主賠償。
這個故事有助於我們理解英國人何以對乾隆年間中國人的人權狀況如此吃驚。
四
乾隆盛世的出現,有賴於乾隆皇帝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傳統人治明君的所有技術資源。如果這一盛世出現在漢朝或者唐朝,當然無愧於偉大二字。
然而不幸的是,在乾隆出生約二百年以前的1522年,麥哲倫就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接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中國南面的海域,全球化程序從此開始。任何國家想永遠閉關自守,已經不可能。
而乾隆所處的18世紀,更是人類歷史偉大的轉折點。在這以前,人類進步的腳步一直是遲緩的。而從這個世紀起,歷史開始跑步前進。“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層蘊含著龐大的資源和能量,人們一直在探求而少收穫。18世紀,一下子得到了開啟寶庫的鑰匙,新的生產力像蟄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噴湧迸射出來。工農業產值幾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質財富滾滾而來,源源不絕。”
而這個世紀政治文明的進步並不慢於物質文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名著《論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國宣佈獨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提出了“主權在民原則”。乾隆皇帝退位後的第二年(1795年),華盛頓宣佈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完善了美國的民主政體。18世紀,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透過立憲制和代議制“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化,把他們關到法律的籠子裡”。
五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卻在做著相反的事情。雖然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知道有人環繞航行過整個地球。雖然乾隆年間西方傳教士已經向他介紹了日心說,雖然英國使團給他帶來了天體執行儀、地球儀、赫歇耳望遠鏡、帕克透鏡、巨型戰艦“君王”號艦艇模型,甚至還有熱氣球和復滑車表演,他卻對世界大勢的變化沒有絲毫敏感。他視民間社會的活力和自發精神為大清江山永固的最大敵人,積六十餘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把民眾關進了更嚴密的專制統治的籠子裡。
大清社會各個層面都處於他的強力控制之下:
他透過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杜絕了皇族、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地安享俸祿,不敢亂說亂動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