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1/4 頁)
豢嘆突岬背≡謖飫癖鎏ㄉ下掌鶚擲鐧慕鷥�踴タ車母芯酢�
“這李大人和丁大人……瞧這架勢……不會砍起來吧?”樓下有人低聲說道,似乎他的感覺和島津洋子一樣。
“不好說。要是真砍起來的話,也是為了這蒸汽兵船。”有人介面道。
“這話是怎麼說的呢?他們二人不都是要造兵船的嗎?”有人又問道。
“呵呵,你知道什麼!他們確是都想要兵船,可李大人想要從洋人手裡買鐵甲大兵船給北洋水師。丁大人要造帶甲巡海快船給船政水師,要知道無論是外購還是自造,朝廷給的銀子是有數的,他們能不爭起來嗎?”
“照這麼說,是丁大人贏了?”
“也不算全贏,這‘揚武’帶甲快船。聽說要造三艘,其中兩艘在閩廠(即福州船政局)建造,建成後歸船政水師,另一艘在滬廠(即江南造船廠)建造,建成後歸北洋水師,這樣兩下都不吃虧。”
聽到這裡,島津洋子有些明白了過來。
島津洋子並不知道,其實這當中的內情,遠比她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李紹泉一心想要的鐵甲艦,是軍艦發展進入蒸汽時代後的獨特產物。與之前的木質風帆戰艦相比,這類同時擁有鋼鐵裝甲和蒸汽動力的新式軍艦,猶如重灌的騎士,身披厚甲,手執利刃,腳跨駿馬,兼具強大的生存力、機動力和攻擊力。身為海軍的主力艦種,在那個時代,鐵甲艦象徵著國家的海上實力,是衡量一支海軍乃至一個海洋國家力量強弱的標準。在它的直系後代現代戰列艦出現之前,這類軍艦一直扮演著四海霸主的角色。
幾乎與鐵甲艦誕生同時,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擊下,古老的大乾帝國經歷了門戶洞開、主權淪喪、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嚴峻局勢。為應對這種“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當時乾國朝野一批思想較為進步、較有世界眼光的官僚知識分子在慘痛的現實教訓面前,發起了旨在“求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主張主動開啟國門,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希冀以此改變國家的前途命運。
洋務運動開始之初,建設的主要著眼點圍繞著“自強”而展開。這個產生於《易經》的著名詞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當時的含義主要是指透過尋求、掌握能夠制御外寇的利器,解決現實緊迫的國防危機問題。針對禁菸戰爭以來幾次嚴重的外敵入侵中,敵寇大都是從海上聯檣而來的情勢,鞏固海防、創辦模仿西方的近代化海軍之議由此興起。
如同後世的國人談論航空母艦一般,近代海防論興起時,當時世界海軍最新銳的艦種鐵甲艦,在舉國上下立刻變成熱度很高的話題。談論、研究,進而議論購買以及購買何種鐵甲艦,在當時是樁相當時髦的事情。大乾朝廷內部圍繞著是否需要鐵甲艦、如何購艦及將來的維護經費如何籌集等問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討論,其間又夾雜了派系傾軋、鐵甲艦過時論、要大艦還是要小艦等因素的干擾,因此雖然大乾朝廷早在彤郅十三年就曾諭令購買1、2艘鐵甲艦,然而歷時近兩年卻毫無結果。
李紹泉率領兩淮子弟平定長毛教匪,使用洋人開花大炮起家,因而對西方先進武器價值的認識,有著其他很多同時代官僚無法與之相比的切身感受。籌辦海防之初,李紹泉就已私下派專人在國外打聽、尋購鐵甲艦,邁出了超前、實幹的一步。
光旭三年2月,李紹泉從赫德處得知,土耳其在英國訂造的兩艘鐵甲艦有意轉售,當即委託率領福建船政第一屆海軍留學生出國的華、洋監督李丹崖、日意格前往英國船廠考察實船。(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四百四十八章做戲
赫德向李紹泉推薦的兩艘土耳其鐵甲艦是同級,名為“柏爾來”、“奧利恩”。艦型上與當時日本擁有的“比睿”級、“扶桑”級鐵甲艦同屬二等鐵甲艦,由土耳其和英國合作設計,彤郅十三年在沙木大船廠開工建造。該級艦滿載排水量4870噸,艦長74。68米,寬15。85米,吃水6。4米,動力系統採用2座蒸汽機,4座鍋爐,雙軸推進,試航時測得主機功率4040馬力,航速12。99節。這級軍艦的主炮是4門12英寸口徑前裝線膛巨炮,佈置方法和大改前的日本“扶桑”級鐵甲艦相似,即老式的“船腰炮房”。不過土耳其鐵甲艦的炮房尤有改良之處,為了增大火炮的射界,軍艦中部用裝甲圍出的四邊形“炮房”的四角各“切”去了一塊,在四角的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