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第1/4 頁)
胳膊斷腿的人、無頭無臉的人,還有各種家禽的屍體,紛紛從天而降,真是駭人聽聞。”
“這次事件的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就是遇難者不論男女,不論死活,也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路上,很多人的衣服鞋帽盡被颳去,全都是赤身倮體,一絲不掛。一篇當事人寫的筆記記載著這麼一件事:在街上有一乘女轎經過,只聽一聲震響,轎頂被掀去,女客全身的衣服都被颳走,赤倮倮地仍舊坐在轎中,全身竟沒有一絲傷處。他們的衣服都被吹到哪裡去了呢?據說事後有人發現,衣服全都飄到了山上,掛在樹梢上。校場口落的衣服堆成小山,其中各種器皿、衣服、首飾、銀元和銅錢都有。”
“根據隨後調查的結果,這次的災難,是設在古家壩的火藥廠儲存的火藥因為天氣炎熱保管不善發生了爆炸造成的。雖然火藥廠在建設初期就考慮到了發生事故的問題,將地址選在了郊區人煙稀少的古家壩一帶,但誰都沒有想到,當這裡真的發生了爆炸事故,會出現這麼悲慘的結果。”
“這次事故的發生,引起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有說是雷電或龍捲風引起的,有說是火藥庫管理不善引起的,因為在這次事件中,事故現場發現了大量火藥爆炸存在的證據,因此將此次災難歸為自然的力量是不符合實際的。”
“火藥廠總人數為186人,它屬於四川兵工廠的分支機構,專門製造軍用的火藥。從現存的建廠資料記載來看,這裡製成的火藥仍然是用壇裝的,到事發前,火藥廠已經生產出了大約5萬斤火藥,如此多的火藥,儲存、管理(防潮、防雨等)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詳細調查瞭解了火藥廠的情況,對乾國人的管理能力有了一個直觀的看法,那就是他們的管理水平,比起西方國家來,還是大大的落後的。”
“其實關於火藥廠發生的事故,以前就有記載,很早以前,當西方的軍事技術還沒有進入這個古老的國家中時。乾國政府就在城內開設工廠,專門製造、貯存火藥和兵器。當時製造的是黑色火藥,製成後裝入陶壇內貯存在地窖裡。乾國政府官員的腐敗遍及政府各個部門,在火藥庫的管理方面也不例外。由於這些人沒有知識。又擅權胡為,因而火藥庫屢屢發生事故。例如在鎮壓雲南省杜文秀掀起的叛亂時,將要出征的四川政府軍領取火藥。監放火藥的官員因陶壇內的舊火藥已經結成硬塊,不便分發,於是就命令工匠粗暴的用鐵斧劈開。結果造成爆炸,‘聲若雷霆,火槍、火箭迸射百步之外,燒死張渝及把總富阡等十二員、軍人劉仲平等一百六十二名。其局內工匠人等並街市經過居民死傷者多不可稽,焚燬作坊五連,約三十餘間,火藥火器無算。’”
“人們一般認為成都城的這次大災難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實際根據在成都的外國人的暗中調查,在很早以前就已有發生,只不過這一次的火藥廠爆炸災難是當中最大的一次而已。在成都兵工廠設立以前。這類事故一直頻繁不絕。如彤郅九年‘九月庚申,山東火藥廠火藥災,傷斃數百人。’彤郅十一年的一年之中,竟連續發生3次之多。據官方檔案記載,‘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藥局災,傷人甚眾。六月癸巳,鑄炮廠災,震毀城垣廨舍,居民死傷無算。八月丁酉。火藥局又災。’”
“哪怕是新式的火藥廠,雖然引進了外國的新技術,但因為陳舊的管理方式,仍然不斷的出現事故。如官方的記載:‘彤郅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卯時,新火藥局忽震一聲,損壞房屋、人民許多。至六月初二日午時,藥廠大震,略減於彤郅九年時也。八月初七日卯時,局復大震。且延燒草若干垛。其湧起之煙,各如靈芝、如雲、如浪,移時方散。聖明矜憐之,發銀分賑……復施棺或席殮埋……至彤郅十三年四月初二日,新局造火藥處,復響一聲,損人命房屋甚多。’”
“這一次由於火藥廠的火藥庫正是災變中心,故災後就曾有人說:‘火藥廠不戒自焚,致合城之擾’。再加上火藥廠爆炸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現象,及火藥廠製造火藥的特殊性,讓很多人相信此事件是火藥廠的管理人員疏忽所致。據廠方資料記載:‘每五日,川軍諸營共領火藥三千餘斤。’這麼多火藥一旦發生焚爆,能夠在瞬息間形成高溫高壓的氣流,並迅速向周圍擴散,可下衝使地面成坑,向四周可使建築物傾倒,上可攜物飛空,其產生的地面震動和聲響,傳到周圍很遠的地區的地面,那裡的人都能隨之發生震動並聽到如雷的聲響,所以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也就很好理解了。”
“由於事件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和損失,而且種種跡象都表明是人為的疏忽造成的,憤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