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外恭候。”
李蘭在江中泡過,雖被關興救起,卻不曾清洗過,走半夜山路,又出得一身臭汗,馬謖一劍又刺出不少血跡,渾身上下卻是髒得厲害,也難為馬良居然和他同桌吃飯。漢代衣衫自然與後世大相徑庭,李蘭弄得滿頭大汗,終於收拾妥當,才開啟房門,卻見馬良就侍立在外,神色肅然。看到馬良如此看重自己,李蘭心中十分過意不去,心中也不住回想如何報答他一番。
馬良見李蘭出來,又打量一番,不由讚道:“不想先……”忽然覺得“先生”二字與他年紀甚不符合,乃改口道:“經緯如此俊朗,比我家五弟過之甚也。”以字相稱,無形之中,兩人關係又拉近一步。
李蘭也不管他是真心讚美,還是假意恭維,都照單全收,又再一次言謝告辭。馬良知道挽留不住,也只好相送至大門,仍依舊不捨,還要再行遠送。李蘭自己都不知道天下之大,該去何方,再三讓馬良留步。兩人正爭執不下,卻見一僕人跑來,道:“四先生,伊伯機伊大人來府中拜訪,五爺請先生前往。”
馬良聞言大為不悅,道:“不見吾此處也有客人麼?可回覆五弟,稍候片刻。”那僕人正要退下,就聽李蘭喊道:“且慢。”伊伯機此人李蘭卻是記得,名籍,山陽人,原是荊州劉表幕賓,後跟隨劉備。蔡瑁幾番欲害劉備,都是此人先透露訊息,使劉備得免,兩人算是故交,既然馬良有意投效劉備,何不就此讓他帶為引薦?也算是報答馬良的一飯之恩,於是李蘭道:“素聞伊大人與劉皇叔有舊,先生既然要投效明主,何不就去相煩伊大人引薦?”
馬良一拍腦門,恍然道:“哎呀,吾居然忘卻此中原由。”又對李蘭道:“既然如此,吾便不送經緯。”說著便連聲告罪。李蘭正求之不得,轉身就要離開,卻又被馬良喚住,正要詢問還有何未了之事,就見僕人牽著一匹駿馬而來。
李蘭身在後世,又不是草原大漠,根本就不曾見過馬,更何況此馬神俊不凡,通體雪白,無一跟雜毛,叫李蘭見後怎不豔羨?又聽馬良道:“經緯要遊歷四方,豈能無代步之騎?此馬隨吾多年,性情溫和,頗通人性,就送與經緯驅使。”
李蘭早就心花怒放,此番連假意的客氣都不曾,生怕馬良返回,乃道:“多謝先生。”便大步向白馬走去,及至跟前才想起自己不會騎馬,不由呆立一旁。
第八章
馬良看著李蘭興高采烈的走向自己的坐騎,心中十分高興,他生性便是敦厚長者,所以才能讓李蘭的一番言語打動,驚佩不已。既然將心愛的坐騎相贈,就斷然不會像李蘭所擔心的那般突然改口,只是真心的希望李蘭能收下自己的一番心意。當馬良看到李蘭又呆立不動之時,還道是李蘭“君子不忍奪人所愛”,又上前勸道:“經緯既要成就大事,當不拘於小節,何況吾誠心相贈,請經緯勿要猶豫。”
李蘭唯唯應諾,心知馬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不過話已至此,推辭不便,於是把心一橫,牽著那馬韁繩,就要翻身上馬。馬良這才看出李蘭動作生硬,竟似不曾騎過馬一般,卻又互相想起李蘭所言,自幼生長在海外之地,莫非那裡沒有馬匹?當下還暗暗責怪自己冒失唐突,急忙上前扶持,又一邊將乘坐要領解釋一遍。
好在李蘭悟性頗高,而且這馬隨馬良日久,大約也染上長者習性,逆來順受,脾氣出奇的溫順。約莫小半個時辰李蘭便感覺能夠乘坐自如,乃抱拳對馬良道:“馬先生高義,蘭心中著實敬佩,他日如能再見,必報今日款食贈馬之恩德。”
馬良聞言正色道:“君子交於義,小人才交於利。經緯如此說來,豈非輕看了吾?”李蘭原本感激客氣之言,不想竟惹馬良不悅,於是急忙道:“在下失言,望先生勿怪。”馬良一則本來脾氣就好,二則知李蘭乃是近年才歸得故土,相處一夜,禮儀言語之上確實多有不妥,但明白其本意不壞,便一笑置之。李蘭惟恐言多又有所失,便急急告辭。兩人又互道一番珍重,李蘭才打馬而去。馬良卻是等到李蘭消失在視線之內,才轉身入內。
如今赤壁之戰已經爆發,正如諸葛孔明遊說孫權時所言“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也”。天下終還不能一統,而自己又該去找哪位君主當靠山呢?李蘭一路之上,不斷默問自己這個問題。曹操兵敗之後,只怕早已經急匆匆地往北方逃去,自己身上雖然有馬良贈送的一些財物,卻不知能不能堅持到許昌。再說一路兵兇禍亂,隻身長途跋涉,安全方面不能保障,自己落江之後大難不死,要是死在某某強盜土匪的屠刀之下,豈不是冤枉?
江東孫權,李蘭一向是不喜歡的,打三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