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息,張魯已經投降曹操。
漢中是西川門戶,唇齒相依。劉備聽到漢中落入曹操之手,大驚失色,問道:“曹操既得漢中,必有取蜀之意。吾等宜早作謀劃。”孔明心中早有謀算,立時獻言道:“主公可先分派眾將陣守各處關隘。又譴使入吳,厚結孫權,使其攻打合肥。曹操聞之,必引軍退。”
計謀雖然很好,但是剛剛爭奪荊州,現在卻又派人去請出兵,孫權能答應麼?劉備再三猶豫,乃問孔明。孔明笑道:“彼雖心中不願意助我。但是曹操大軍遠去,合肥空虛。此誠取淮南之良機,孫權豈肯錯過?”
這話卻十分有理,劉備點頭道:“既然如此,何人可為使前往?”孔明環視眾人,最後道:“前次經緯入吳弔唁周郎,盡得吳中將士之心,此次也非經緯不可。”李蘭看著孔明目光從自己臉上掃過,就知道不妙,與關鳳的婚期還不知拖到什麼時候?又見劉備看了過來,只好起身道:“蘭願為主公分憂。”
李蘭當下告辭回府,準備行裝。黃忠聽聞他又要出使東吳,擔心其安危,也欲一同前去。現在魏延駐守在外,關平又留在荊州,除了黃忠之外,確實沒有武將可與李蘭同行保護。但黃忠年事也高,怎能這樣千里迢迢的來回折騰?
第二十二章
李蘭正猶豫不定,卻見關鳳推門入內,頓時有了主張,道:“義父若不放心孩兒安危,可讓鳳兒隨我前去。”關鳳聽說李蘭出使東吳,本就是來找他商議一起前往,聽他說起立刻欣然答應。黃忠也知道關鳳有武藝在身,而且兩人現在名分已定,便點頭同意。
次日一早,李蘭二人帶幾名家將,辭去劉備等人,便出成都望吳中而來。一路鞍馬舟楫,直到秣陵,李蘭不待休息,便求見孫權。現在李蘭已經名揚天下,孫權親自降階相迎,入廳內見禮安坐。
左右奉上茶水,孫權上下打量李蘭,忽然問道:“當年先生入吳之時,便是這般模樣,怎麼事隔經年,卻還是容貌依舊?”這個問題,李蘭早就回答多次,也不妨再答一次,道:“蘭曾出海遊歷,蒙神靈蔽佑,誤食異果,能保容顏不改。”
孫權聽得大為豔羨,又仔細詢問了些情況,李蘭都是胡亂搪塞,卻不想孫權卻暗自記在心中,已至後來使衛溫出海尋覓,找到臺灣島,雖然虜得不少人口回來,卻仍因為不曾尋得所謂的異果,而被斬首。
此是後話暫且不提,且說孫權問了幾句,便言歸正傳,再問道:“不知先生前來,所為何事?”李蘭答道:“蘭聞吳侯欲攻合肥,特來相勸。”孫權大感疑惑,道:“孤並無意攻佔合肥,先生從何聞此訊息?”
李蘭假意鬆了口氣道:“既然如此,是蘭多慮了。”起身便要告辭。孫權大感詫異,急忙止住,疑道:“先生前來只為此事?”李蘭點頭道:“蘭知曹操大軍在漢中,恐吳侯有取合肥之意,特來阻止,別無他事。”
孫權隱隱感覺李蘭似乎太小看東吳兵將,臉色不愈道:“既然曹操大軍遠在漢中,合肥必然空虛。孤正當取之,有何不可?”
“不可,萬萬不可。”李蘭急忙搖手勸止道:“合肥兵馬雖少,但素聞守將張遼有勇有謀,不可輕視。”如此明顯的說出來,孫權更是不悅,道:“張遼雖有名氣,吳中豈無豪傑?”李蘭又道:“吳中豪傑雖眾,恐皆不是張遼對手。曹操手下諸曹夏侯等近臣都不用,獨用張遼者,蓋因此人足可擔以大任。”孫權臉色冰寒,只從牙縫中蹦出:“送客。”二字便拂袖而去。李蘭見計可行,也起身出府回館驛休息。
孫權受父兄之餘烈,坐領江東,鮮有所敗,如今聽聞李蘭把江東諸將說的一文不值,這口氣難以下嚥。當晚便使人去召回呂蒙,甘寧,淩統等將,商議起兵事宜。李蘭在館驛聽到訊息,萬分歡喜,關鳳見他滿面春光,不禁問道:“你是如何勸說孫權出兵的?”
“何必勸他出兵?”李蘭朗笑道:“我只說合肥空虛,但張遼難敵,東吳諸將皆不是其敵手。”關鳳頓時也明白所以,也笑道:“真是請將不如激將,孫權一世人傑,依然不能忍受旁人說道。”李蘭點了點頭,常言道“佛活柱香,人活口氣”,越是大人物,還就越好面子。此行任務已經順利完成,明日就可以向孫權告辭回去,兩人又開始收拾行裝。
過了片刻,關鳳忽然說道:“孫權受你一激,含忿出兵,恐為張遼所敗。”李蘭此次出戰的結果是張遼以八百破孫權十萬,威鎮逍遙津,接著甘寧百騎劫魏營。兩軍相持數月,各自退兵。後來孫權屢攻合肥不下,北上受阻,便一心西圖荊州。但若能讓他取得合肥,佔淮南之地,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