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2/4 頁)
人忙的不亦樂乎。
正月十五,薛延陀部首領夷男、新任遼州刺史耶律真哥、都督烏施蒙各率部下親衛三百人,至陰山拜會李靖。
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三部兵馬,在這場大戰中的任務是襲擾突厥北部,牽制北部各部落的兵馬。
戰爭進行中,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三部,按照趙雲澤密授的游擊戰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原則,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將突厥北部攪了個天翻地覆。
雖然,這三部人馬並沒有佔領多少實質地盤,但搶掠的物資卻極為豐富。都發了橫財。
趙雲澤之所以讓這三部兵馬不以佔領地盤,只以劫掠和打擊敵有生力量的作戰原則為準,也是想為大唐儘可能的爭取利益。中原王朝,最看重的就是版圖土地,至於物資,既然讓人家出兵,就總得給人家點好處吧。
耶律真哥和烏施蒙,都是靠著趙雲澤發跡的,對於趙雲澤的作戰原則,自然一絲不苟的遵守。再說,他們的地盤遠在遼東,佔領突厥北部也無用。
夷男的地盤雖然緊挨著突厥,但是,薛延陀汗國新立,這會兒與大唐正是蜜月期,對於大唐佈置的作戰方略,夷男也沒有違背。薛延陀如今地廣人稀,牧地一點都不缺乏,夷男也還沒有擴張的心思。
陰山大營攻破後,李靖在第二天就派出尉遲恭和趙雲澤,帶領兩千騎兵,以及頡利的狗頭軍師趙德言等突厥官員,前往陰山以北,收降那些北部部落無敵萌妻限量版
。同時,也是向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三人,傳達李靖的停戰命令。
尉遲恭等人在北部奔波忙活了近十天,才將北部的個突厥部落收攏,押回陰山。
其實,這會兒北部那些部落,早已被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的兵馬禍害的慘不忍睹了。最後被押到陰山的,只有不到兩萬人,還多數是婦女和老幼牧民。
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各自安頓兵馬駐屯後,就前往陰山拜會李靖。
因為這三部人馬的來至,李靖設下宴席,眾人又大吃大喝了一頓。李靖讓夷男和耶律真哥、烏施蒙暫時先在陰山駐紮,一起等候朝廷的詔令。
一直到二月初八,朝廷的欽差才來至陰山。前來傳達李世民詔令的,是民部尚書唐儉。
這位唐大人,要是按照原先歷史上的軌跡,這時來突厥的任務,是與頡利談判。後來,李靖不顧唐儉還身在突厥營中的安危,毅然突襲陰山大營。唐儉雖然最後被安然營救出,可也因為此事,與李靖產生隔閡,一輩子都沒消除。
不過,趙雲澤的穿越,導致李靖突襲陰山大營的時間,比原先歷史上提前了一個多月,這也讓唐儉沒能體驗一把身在敵營被李靖當做棄子的經歷。與李靖的隔閡,也自然不會產生了。
唐儉向李靖等人傳達了李世民的詔令。詔令中,命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金河道行軍總管柴紹,兩部兵馬接管陰山大營,等待朝廷的下一步處置方案。其餘各路大軍,帶領從長安帶出的兵馬,押解頡利可汗及突厥高層官員俘虜,班師回朝,府兵則各歸地方。參與此次戰事的外援夷男,以及新近歸順大唐的耶律真哥、烏施蒙,隨李靖兵馬去長安,接受封賞。
從李世民的詔令中,就看出親疏遠近了。接管陰山大營的李道宗和柴紹,一個是李世民的堂弟,一個是李世民的姐夫。這倒不是李世民不放心別人接管陰山大營,而是,勝利班師回朝,那是極為風光的事情。出征的將領,誰都想享受這份榮耀無比的時刻。可也不能丟下突厥這邊十多萬俘虜不管。因此,李世民也只能委屈自家人了。
接到朝廷的詔令後,李靖等人又在陰山待了八天,準備班師回朝的各項事宜。直到李道宗、柴紹帶著兵馬趕來後,李靖與李道宗和柴紹做了交接,這才正式班師,踏上歸途。
——分——割——線——
三月十六,恆安道行軍總管衛孝傑和暢武道行軍總管薛萬徹的兵馬回到長安。
李世民命他們在長安城北以外十里駐紮,等候李靖和李績的兵馬迴歸。李世民帶著文武官員,親自到兩軍大營****。
三月十八,李靖和李績的聯軍也回到了長安。
將士們出征之時,乃初冬時節。班師回到長安,卻已經是春暖花開之時了。一場大戰,整整持續了半年。
但這還遠未結束,朝廷對於擴張的版圖,還沒拿出具體的治理方略。以後,還有的忙呢。這是後話,先略過不提。
李靖和李績的兵馬回來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