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頁)
桑大軍突入我大明內陸,攻打蘇州城之時,下官這才是明白過來,這批倭寇之前攻佔淮安府就是為了吸引附近的大軍前來,牽制咱們,為了之後的扶桑大軍可以毫無阻礙地攻城。但是直到那時候,下官唯一還沒有想到的就是,這批被作為棄卒的倭寇竟然會如此之瘋狂,打起仗來根本就是不要命。
“而下官手下的人馬多是這南直隸的兵俑,雖然在下官平日裡的督促下,也是訓練有素,但是他們卻是從來沒有過戰場。而他們的初戰,所碰到的就是如此棘手的敵人,當真是一場苦戰。
“由於敵人的數目雖然是小於我們,但是相差的並不是很遠。再加當時,敵我雙方已經是混戰在了一起,下官手下的那一千騎兵就失去了作用。之後所發生的事情想必張大人也能猜得到,下官的四千步卒在和倭寇的作戰中失去了大半,只留下一些殘兵,下官已經是讓他們駐守在淮安府,便是帶著這一千騎兵,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
“此戰是因下官的錯失而造成了如此之重大的損失,下官作為領軍的將領責無旁貸,等到此役結束,下官這就奏皇,請辭領罪。”
海瑞之前的話,張凡聽了之後在心裡面也是一陣感慨,當真是不容易,俗話都說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面對著一群窮兇極惡,而且又根本不在意自己死活的敵人,有如此重大的傷亡也是能說的過去的。只不過當海瑞後面說出他要請辭的那句話之時,張凡心裡面卻是有了一番不同尋常的想法。
說實話,海瑞這個特殊的存在,對於大明朝來說亦好亦壞。好處自然是此人秉公無私到了極點,對於觸犯律法的人,不管他是皂衣小吏,還是皇親國戚,他夠幹挺著脖子衝去主持正義。但是壞處也是有的,畢竟這官場就是官場,特別是中原的官場,幾千年的傳統下來,那裡沒有一些勾心鬥角,如今再想該已經是很難了,只能從一定的程度面減少那種情況的發生。然而還對的心思卻是一口氣消滅這種情況,這自然是會讓許多人都產生反感的。
而如今,海瑞居然主動說要請辭,張凡心裡面不得不想到很多東西。如今在大明朝廷下,敬佩海瑞的比比皆是,話說誰心裡面就沒有一點點為國為民、大公無私的心思呢。但是喜歡海瑞的卻是沒有幾個,就連張居正都有些討厭海瑞,可想海瑞在朝中的人際關係狀況。張凡由於是已經絕了當個朝臣的念想,海瑞是什麼狀況,其實跟他已經是沒什麼關係了。
唯一比較喜歡海瑞的人自然就是隆慶了,但是若海瑞出了什麼事情,僅憑著隆慶一個人喜歡,而下面的大臣們都是反對的話,海瑞的官位也是指定保不住的。而且,隆慶那種生活方式,海瑞也不是沒有說過。
突然間,張凡似乎意識到,如今正是在戰場,雖然如今的形式對於他們來說比較有利,但是他居然能夠在這個時候,想起這些個勾心鬥角的事情,看來他當真也是被這朝廷同化了。
“海大人不必擔心,張凡會奏明陛下,想陛下說明這裡所發生的一切,那時候朝中自然是會有個公平的定奪。”張凡說道,見海瑞要開口反駁什麼,他趕緊揮手製止,繼續說道,“海大人,張凡知道你想要說什麼,但是還請聽張凡一言。想必海大人也是知道,如今朝中不喜歡海大人,想讓海大人早日離開官場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海大人可曾想過,這個朝廷還是需要有向海大人這樣的人物在的。”
聽了張凡的話,海瑞沉默了起來,似乎是被張凡的話說動了。張凡見他不開口,也就不再說什麼,全力關注起戰局。
漸漸的,時間已經是接近了丑時,而城下的敵軍攻城之勢也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那些扶桑人絲毫沒有之前的那股子狠勁了,進攻的步伐被拖得非常緩慢,兵俑們也都是表現得有氣無力的,雖然還在進攻,但是很明顯地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也都開始變得怕死了起來,不再向之前那麼勇往直前,毫不怕死了。如今,他們的進攻明顯顯得有些畏畏縮縮,似乎有點……怕死。
看到這情形,張凡等城樓知道內幕的人面對著眼前這種狀況,卻都是疑惑了。他們如今都知道了,城下的這些扶桑人來此的目的並非是進攻、侵略,而是為了騷擾,想要讓大明朝廷引起憤怒,從而追究那個被他們傳出來的“罪魁禍首”。
那樣一來的話,這些人就應該是早有心理準備,只要不是傻到極點的人,都應該明白,就憑他們這一萬餘名的扶桑軍隊,對大明造成傷害是肯定的,特別是他們還是從海過來的。但是他們也應該同樣明白,最後他們的下場也是隻有一個死字。既然不論怎樣都是個死,為何如今的他們會突然間失去了之前那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