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山,同坐一席。趙氏沒有來,一是不便,而且她也累了,早早的在驛站內休息了。
王德貴這幫軍士本就好酒,這二十多日可是把他們憋壞了,到了酒桌什麼都不顧,只是大口大口地喝酒。這邊張凡和李山正說這話。
“李管家可知道張大人為何這時就把我叫來京城?”張凡問道。從之前的對話中,張凡得知這個李山是張居正地管家,張凡尋摸著他也許知道些事情,才這麼問道。
“老爺從來不會跟我說起朝堂的事。”李山說道。
張凡聽了他的話,正要失望,李山又說道:“只是……”
“只是?”張凡疑惑地問道。
“只是老爺前些日頗有些心煩意亂”李山回憶道。
“可能是朝廷有什麼煩心事。”張凡隨口說道。
可能覺得氣氛有些沉默,張凡想調節一下氣氛,開口說道:“不知李管家是哪裡人?”
“我跟老爺是同鄉,也是湖廣江陵人。”李管家微笑著說道。
“噢,那麼說李管家以前就認識張大人了?”張凡饒有興趣地問道。
“老爺他十六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在江陵也可謂是大大的有名,很多人都知道老爺,卻沒有見過,我也是。”李管家笑著說道,“那年我去京城闖蕩,困難之際是老爺收留了我。”
“張大人定是個好人。”張凡說道。
“老爺他待人寬厚,從來沒有憑自己的地位欺壓過人。”李管家說道,“平時也很節儉,即使是自己的家人,老爺也從不放縱。”
張凡聽著李管家的述說,卻是越發地相見這位大明中興名臣了。
第二日,王德貴告別了張凡,帶著幾個手下回去了。李山帶了兩個下人,陪同張凡母子二人向京城行去。
保定到北京沒有多遠的路,幾人也放慢了速度,第二日就看到了京城的城牆。
張凡看著這座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確實被它給震撼了。這座城市曾經多次被各個政權作為權利中心,幾千年的歷史賦予了它燦爛的輝煌。而到了今天,自從朱棣移都到此之後,它依然煥發著自己的魅力,不論是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還是權貴皇族的恩怨情仇還在不停地演著,而且還要繼續半個世紀。
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個從後世重生而來的中國人,這座城市在張凡的心中是那麼的熟悉和陌生。前世的他雖然沒有去過北京,卻是從各個渠道對它瞭解了很多。而現如今,自己親身來到了這座城市,卻是隔了五百年的時間,這倒是讓張凡很是感慨。
幾人沒有停留,直接朝著城門走去。幾人從外城南城牆的永定門走進。之前還沒有到城門口的時候,張凡已經看到了城門之處人來車往的一番車水馬龍的模樣,這座城市彷彿一個誘人深入的極樂世界,不斷的有人想要進去。而那些一無所有的人也不肯離開。進了城門就看到一番繁榮的景象,人們爭相奔走,忙著各自的事情。張凡著實被眼前的景象看呆了,就算在後世的市那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也不過如此。視線順著城門的中軸線向北看去,穿過內城的正陽門,透過黑壓壓的人群依稀能夠看見那座代表著大明朝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權利中心的建築紫禁城,那廣闊的建築群即使只是匆匆一眼也能感受它的氣勢,它所代表的東西所散發出的氣息,那麼的誘人、那麼的嚮往,讓人不由自足地感到威嚴,然後,想要嘗試這種威嚴的滋味!
李管家領著張凡母子二人穿過內城城門,來到一處不大的宅子前。
“張公子,這是老爺曾經住過的地方,一直沒有捨得賣,如今正好派用場了。”李管家說道。
張凡看著眼前的這座房子,跟自己在安化時,馬縣令給自己家居住的房子一般大小,只是看的出來,這座宅子的造價雖然並不甚巨,但是它所處的位置就代表了一大筆財富,這可不單單之金錢,還有別的東西。
李管家也招呼下人們幫忙搬運東西,而趙氏還是要親自搬張凡那個裝滿了的箱子。
東西不少也不多,一個多時辰就全部弄妥當了,只剩下趙氏在哪裡打掃著。
“張公子,還是去買個丫鬟。”李管家說道,“令堂雖然還年輕,畢竟是家中長輩,而且張公子現在也是住在天子腳下,如此讓令堂勞累,也不是個辦法。”
“謝,李管家關心,只是家母做貫了。我回頭勸勸家母,到時候也要勞煩李管家了。”張凡說道。
“張公子不必多謝,到時自管來找我便是。”李管家說道。
“對了,還要勞煩李管家帶我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