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劉公公有何辦法讓張凡既能放過這件事情不再追究,而又能夠回到陛下面前交差,還不讓陛下看出來張凡在這件事情上做了什麼手腳呢?要知道,美人財富固然是張凡所求之事,但是權之一字,重要又要擺在這兩件事情之上。張凡雖然是逐利之人,然而也是明白一個輕重緩急的道理。若是失去了最重東西,就是給我一座金山銀山,那我也是不放在眼裡的。”
劉山聽了張凡的話,沒有馬上回答,然而臉上卻突然展現出了一種發自內心笑容,他知道,張凡動心了。不再談論別的事情,不去問自己到底能夠得到多少的利益,而是直接地討論自己解決眼前問題的可能性,這才是做大事最正確的表現。而張凡這種權力至言論想法,也是更加讓劉山覺得,自己準備投奔張凡的這個想法絕對沒有做錯。自己想是一個堅強的後盾,一個能夠在未來有著越來越多的權利,在更加惡劣的情況下都能後儲存自己的後盾,而不是一個一心只是在追求金錢美人,而毫無再進一步的志向的狹隘之人。
本來,劉山與張凡見面不過幾次,並不怎麼了解張凡。他在張凡來到揚州,和他見了幾面之後,對張凡也有了個大概的瞭解,但是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去把一個人瞭解透徹,又怎麼能夠和他完全挑明瞭事情真相來談條件呢?於是劉山為了這件事情沒有少費神,給京中自己的靠山,司禮監掌印太監孟衝去了不少封密函,詢問張凡此人的情況;劉山自己私下裡還派了人去京裡打聽任何關於張凡的訊息。
可是張凡的訊息實在是沒有多少能讓他打聽到得,而且,張凡入仕途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張凡科舉之後,以第一名的成績連中三元,剛一入仕做官,便是東宮的太子侍讀,這件事情在去年可算是轟動一時,並不難查到。張凡的第一個官位,說是侍讀,然而稍微有些關係知道宮中事物的人都知道,隆慶就是因為很欣賞張凡殿試之時,特意想要他去教導太子朱翊鈞的,只不過因為張凡實在是沒有什麼資歷,不好直接提到太子講讀官的位置,才給了他一個東宮侍讀的官銜,只不過外面的有些官員並不能知道清楚的情況,以為這不過是假話而已,這件事情也就在京城中成了事實,而在京城外卻是成了傳聞。然而實際上,朱翊鈞的所有課程幾乎都是張凡教導的,這不,張凡這才在漠北立了一件不算功勞,而隆慶在嘉獎張凡的時候,就急不可耐地給張凡加上了太子太傅的官銜,這其原因,除了因為隆慶寵信張凡之外,不也正好說明了傳聞的真相嗎!
說到漠北的事情,這就是讓劉山無法更加清晰地瞭解張凡的原因了。去漠北和俺答相商韃靼與大明封貢互市這件事情並非什麼朝廷機密,而且朝廷也很希望百姓們知道這件事情,自然是大肆宣傳了。而那時候的張凡已經因為徐階不喜歡他的種種原因,被隆慶編入了錦衣衛,那次的行動說來在朝中也成為了一個機密,不知道的人就是不知道,而知道的人也絕對不會去亂說。那時候的孟衝還在關著尙膳監,還不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再加上錦衣衛從來都和太監有些不合,而直到這件事情的馮寶也視孟衝如勁敵,自然不會告訴他這件事情,孟衝也就沒有什麼關於張凡的訊息能夠告訴劉山的。
這麼一來,劉山根本不知道張凡在漠北到底幹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事情,或者說劉山根本無法知道張凡是否是個忠君愛國的忠義之士,對於張凡那個忠勇伯的頭銜“忠勇”二字,他是完全沒有放在心裡當真相信的。
因此,劉山本來根不曾打算投靠張凡,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他,而把自己陷於一種困境。然而這麼多日子過去了,張凡的訊息他還是如最初知道的那樣,並沒有怎家多少。而跟張凡有限的幾次接觸,也只不過知道張凡是個對於所送的賄賂是完全不問原因,只顧收下的人,看起來張凡也是個貪得無厭的人。這雖然讓劉山放心了不少,但是僅僅憑著這些,劉山還是不敢擅自給張凡下個定論,他做事一向是力求完美的,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劉山是不會出手的。
可是現在,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劉山漸漸的開始慌神了。這邊對張凡沒有對策,甚至於自己送到張凡身邊的駱靈兒都回來了,據她說是因為張凡並不喜歡她,這才讓她回來的;那邊在京城裡也絲毫找不到什麼解決的辦法。眼看著自己越來越危險的處境,劉山如今也只有如此了。這麼做是一場賭博,他劉山賭是張凡會答應下來自己求,畢竟之前自己送給張凡的賄賂,張凡都是從來沒有拒絕過,而且他也看見過張凡看駱靈兒的眼神,知道並不是張凡看不上她,而是張凡不想因為一個女子而壞了自己的大事。
這樣,劉山才敢歸張凡和盤托出所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