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代替社會秩序,這許多條件都構成黨禍的根源。伯緒公,我們的書院可不是這樣的,我孫策也不想這樣,我創辦的書院一定要目的分明,注重能力與實力,專門培養這個亂世中的英雄的!而你伯緒公就是其中一個培養人才的老師!這可是個偉大的事業!”
孫策有些感慨的說著,讓桓階聽得也是感動,恨不得馬上飛到書院當中。
幾日後,孫策等人終於回到豫章。
又過了幾日,龐統帶著龐德公、廖九公和黃承彥以及廖、黃的家人一起搬遷到了豫章郡鄱陽城居住,大家終於準備開始進駐培英書院了。
培英書院被孫策定義為軍事學院,主要培養軍事和政治人才,至於普通百姓、學子的教育被孫策安排在下一步,準備到時候成立江東書院,因為目前人才實在太匱乏了,難於安排,只能先一步一個腳印來,孫策也直接把桓階介紹給三位師傅,以後桓階配合三人工作,而黃、龐、廖三人則表示可以接受。
當孫策利用時間把《孫子兵法》、《吳子兵法》、《鬼谷子》、《司馬法》、《尉繚子》、《三略》和《六韜》七本兵法書默寫出來後,直接把他們裝訂為教材,取名《武經七書》,交由黃、龐、廖三人,結果黃、龐兩人大為驚訝,因為有些書已經失傳很久了。
“徒兒,你老實告訴我,你的《三略》和《六韜》是哪裡來的?”
“師傅,這個是我祖上傳下來的《孫子兵法》後面的附錄,我孫家祖宗遺訓每代人都必須收集並且記錄前朝比較有名的兵法,然後附錄在自家兵法後面,以供下一代人參考。”孫策早就知道當自己兵法書寫出來後的轟動,於是就來了個歸結為先人的功勞。
“難怪你孫家能迅速崛起,有此七本書,可以天下無敵!大家可還記得本朝初的留侯張良公,他乃是先祖徒弟,當年先祖傳他《三略》和《六韜》,而他也僅憑這兩本兵書就幫高祖打下了江山,而後就隱居起來。我乃是黃石公的後代,家傳正是《三略》。只是徒兒你這本《三略》好象比我家的還齊全,難道是新增了你孫家前輩的心血。”黃承彥如獲至寶一樣的翻看著這本《三略》。
“師傅,對,這些都乃是我孫家先人的心血,每一個人的理解都會被下一個接受兵法書的人繼承和發揚,這裡面也有我個人的一些理解和註釋。”
其實這些書都乃是後世人編撰的,而孫策只不過是把它們翻版過來,提前了一千多年使用。在宋朝的時候,為適應軍事、教學、考選武舉的需要,宋神宗組織人才總結前人的所有兵法戰略書,終於刊行了一部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它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彙編而成,共25卷,被奉為武學經典,統稱《武經七書》。然而在此,孫策只是改變了其中的《李衛公問對》一書,新增了《鬼谷子》一書,因為《李衛公問對》乃是唐朝太宗李世民與名將衛國公李靖談兵議政的談話記錄,還沒有發生,不適合拿出來,但是有些還是可以借鑑使用的,孫策就把這些可以用的分析剽竊成為自己整理的心得了,直接把這七本書編撰在一起,取名《武經七書》。
“徒兒,你這個家傳的《武經七書》很厲害嗎?怎麼黃窮酸激動成這個樣子?你看龐老仙也楞在那裡?”廖九公武藝不錯,然而對於這些兵法戰略、陰謀陽謀什麼的,還是一竅不通,甚至連大字都不識幾個。
第十八章 武經七書
很難想象兩個飽讀詩書的名士怎麼會和他交往在一起,特別是在這個階級界限非常明顯的時代。wWw;不過,孫策還是開始為廖九公解說著,因為其他兩位師傅暫時因書成“瘋”了,無視廖、孫兩人的存在。
“九公師傅,《孫子兵法》的作者乃是我孫家的先祖孫武,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而他留下來的《孫子兵法》一書共十三篇,分為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這本兵法一直流傳到現在,我相信定然還會流傳得更久遠,只要是有戰爭的年代都會非常喜歡它的。
《吳子兵法》的作者是吳起,他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和改革家。《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我孫家的《孫子兵法》後的又一本著名兵法書。”
“這個吳起是誰?這麼厲害?”廖九公竟然不知道有吳起這個人。
“酒鬼,吳起的經歷我來告訴你。他青年時赴魯,從曾子學儒,因母喪不歸被逐出師門。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