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1/4 頁)
少人命堆出來的!得了自由,趁早離了宮裡這個漩渦才是!”
她搓著手,喃喃自語:“我是一定要回去的,我那賣了我的祖父和家人如果墳頭上有草,肯定都亭亭如蓋了,不,有七娘她們在,大概沒那麼慘,可我也不知道我能再活多久,總要出去給他們磕個頭才好。”
豈止是她,方太妃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她家人已經全沒了,可外面還有祖宅在郡望所在,當年家中也辦了不少祭田在族裡,到時候收養個小女孩,在家鄉安養晚年,將一身所學傾囊相授,比在這宮中一點點老朽要有意思的多。
這地方再大,想要偶爾出去走走,呼吸呼吸“人氣”都不行。
趙清儀想到的是自己和蕭逸的“約定”,如果劉凌已經一步步坐穩了江山,方黨潰散,陳家軍自陳武暴斃後內鬥不斷,已經不成大器,他沒有那麼多煩心事,後宮又人數稀少,也不是離了她們就不行。
到了該走的時候了,她們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還沒有出去好好看過萬里江山,見見外面的風景。
竇太妃想的是被軟禁在京城裡的陳伍燕,那孩子一直那麼恨她,根本不願意和她好好相處,她也不知道該怎麼依從表哥的“遺願”教導她,只能在稟報過劉凌之後讓陳武留下的心腹家將看住她,就這麼軟禁在京中。
如果她能出宮去,該用什麼態度對待她呢?她的丈夫蔣進深一入京就被斬首示眾了,她又怎麼可能被“教導”好?
表哥不會在死之前坑了我一把吧?知道皇帝看在我的面子上肯定是要留他這一點骨血的,哪怕是亂臣賊子?
竇太妃心中有些惱恨陳武連他的死都算計了,可想想他最後的遺願,忍不住還是苦笑了一下。
就算那荒唐的願望很有可能只是陳武想要最後裝一下可憐,讓她心中留下他的痕跡,好照顧自己女兒的“計策”,可她聽到那一番話,還是心甘情願地認栽了。
這世上,不是隻有愛人是需要力氣的,被愛也需要力氣。
在那墳墓一樣的冷宮中枯耗了半世,知道世上還有這麼一個人在想她,思念她,在乎過她,哪怕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哪怕可能還夾雜著私慾,心中也會暗自高興,感慨自己總算沒有枉來這人間一趟。
所以孟帆雖然死了,可張茜卻永遠忘不掉他了,實在是很好,很好……
不往那個孤苦無親的男人來過這世間一遭。
***
在那座皇家供奉的道觀裡,薛芳並不知道自己的離宮引發了一連串反應,引得劉凌自怨自傷,其他太妃們紛紛生出了離意,她初來乍到,日子不見清苦,反倒出人意料的舒坦。
高祖通道,指使許多皇族成員年紀大了之後紛紛修道,這也是道門香火如此鼎盛的原因,僅僅這處著名的“乾元皇帝觀”,就曾安置過“出宮養病”的二皇子。
除此之外,在先帝、平帝甚至是景帝時期因為政治鬥爭而落敗不得不避世救命的皇室宗親及其後人,在這道觀裡也有不少。
人的名兒樹的影,薛家名氣太大,即便薛太妃年紀這麼大了還來當“女冠”讓人有些詫異,但她入了皇觀之後,還是有不少風雅之人頻繁請她做客,她一直在宮中操勞,心中又掛念劉凌和宮中那麼多宮務,有心做些事情分散注意力,便只要有約,必定欣然而去。
她本來就是一等一的風雅人,又有薛家薰陶出來的風骨和講究,只是在宮中沒什麼餘地發揮,到了這一堆要錢有錢有時間有時間可著勁“作”的道士們堆中,一下子就有了許多“粉絲”。
如果僅僅是這樣,她也不會得到這麼多人“熱情相待”,皇帝在宮中一天一封的問安書信,還有後宮裡暫領宮務的太妃們天天送來請求“教導”的信函,才是他們對薛太妃態度如此熱誠的原因。
有什麼,能比一個身在權利中心之外,卻能影響到權利中心的人,而且交往起來又不讓人忌憚的人相處起來更讓人高興?
如果薛太妃因罪出宮真的就被宮裡人淡忘的話,就算她是薛家後人,也斷不會有這樣的好處。
這裡的原因,薛太妃明白,但她是聰明人,並不戳破,每天還樂呵呵的去畫鳥談花,賞風賞月,過她“風雅人”的日子。
只是宮中來“求教”的信函,卻全部拒之門外了。
不僅如此,許多前來打探宮中發生什麼的人家、想另闢蹊徑為自家女兒在皇帝面前露臉的人家,還有看上了薛棣想要想法子從她這突破的人家,一個個都在皇觀外求見薛太妃,都被薛太妃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