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想宋明禮,也不知他如今身在何處。劉靖升在去往京城參加春闈之前,一直沒有停止過尋找他,可仍舊音訊全無。
但願,他一切都好吧。
阿媛將心事默然收起,回頭笑著,讓焦喜梅趁著新鮮把肥魚剖了,晚飯吃蔥香醋魚。
☆、第64章 64
晚間; 夫妻二人在臥室中燃了明亮的燭火; 將買來的傘放在桌前一把把細看。
顏青竹邊看邊道:“早知道今日不讓你出去了,無端遭了小偷,還好是沒傷著; 不然我得悔死了。”
阿媛摸了摸傘骨; 抬頭道:“別擔心; 往後要出門; 我讓喜梅一起去。”
顏青竹搖頭看過來; “那不行,下次要出門; 我跟你一起。”
阿媛嘻嘻一笑,自是應下。
顏青竹這才將目光專注於傘上; 半晌; 嘆口氣道:“這些傘坊做出的‘楚腰’,與我們傘坊的沒什麼區別,連花色都大同小異; 只要把這手柄上的店鋪刻印換去; 連我自己都分不清楚是哪個傘坊出來的。”
“那怎麼辦?也只能任由人家做的。”阿媛擔憂道。
顏青竹忙寬慰道:“無妨,這個結果我早想到了,行業裡沒什麼秘密。我只是沒想到; 他們這麼快能做到一模一樣,大抵是如今經商者眾,比往昔競爭大了,人人都力爭上游; 這倒也不是壞事。新花樣熱得越快,冷得也越快,我們要越發推陳出新才行。好在我們總歸是做‘楚腰’的第一家,這不,有大生意上門了。”
阿媛忙問:“什麼大生意?”
顏青竹眨眨眼,“巴瓦蓬去南境前,給我介紹了個京城的商人,人家知道我們是做‘楚腰’的第一家,願意跟我們做生意。雖則數量不多,倒也有三百把的,若是在京城賣得好,想來還有後續生意。”
阿媛心喜,“‘楚腰’比別的傘更有市價,這筆生意有得賺呢!”
顏青竹點頭道:“不過這位老闆下月趕著回京城,他付了些加急費,要在下月初趕製出來呢,否則得賠三倍定金。”
“你答應了?三倍定金不少錢了吧?”阿媛問。
顏青竹放鬆一笑,道:“那筆加急費挺可觀的,我忍不住答應了。放心吧,時間我算過,不僅來得及,還有三四天富餘呢。只是最近紫竹被伐了不少,不知道南安村後山那裡還有沒有成色好的紫竹,明天我親自去山上看看。”
阿媛伸手錘了他一下,“材料都沒看好,就敢答應下來,你也是膽子大。我看明天家裡的糕點也暫不賣了,我也陪你去後山瞧瞧,順便回村裡看看石嬸子和阿芹,好久沒有回去了。還有喜梅,也該回家見見家人了,這陣子生意忙,她沒好意思請假。”
顏青竹笑道:“放心,沒有一點把握我怎麼敢答應,就算後山沒有合適的紫竹,找於大郎問問,總能有的。明日既然要回去,把倉庫裡的綢傘送兩把回去,讓石嬸子她們用著,這可是新鮮貨,讓她們評評好不好。”
“綢傘?”阿媛疑惑,“什麼綢傘?”
顏青竹放下手中的油紙傘,向她描繪起來,“綢傘是絎州特產,傘面是綢做的,薄得跟蟬翅似的,上面也繪些山水花鳥圖案。傘柄做成花瓶樣子,下面還墜一截流蘇。”
“這麼聽起來,是很精美的樣子,卻只能遮陽用?而且,多是女子使用吧?”阿媛猜測道。
顏青竹點點頭,“不錯,這批綢傘是巴瓦蓬從絎州進的貨。那會兒是他第一次做這生意,不瞭解綢傘,只聽說暢銷得很,他心氣兒大,一下子就進了五百把。後來才發現綢傘只能遮陽,而南境那邊,人並非以白為美,用傘只為遮雨,沒聽說有人拿傘遮陽的。就算在烈日下工作的人,為防曬傷,也多用斗笠,打傘便不方便做事了。因而巴瓦蓬曉得這傘恐怕不好賣,就沒運回南境,借我的倉庫放著,讓我能賣就賣,賣了他只收本錢,多的都算我的。”
阿媛問道:“那這綢傘賣多少錢合適?”
顏青竹道:“這東西倒比油紙傘貴一些,巴瓦蓬進的那批又是好貨,我看賣兩錢銀子也未必不可。”
阿媛瞪大眼,“除了你從前套印的那些山水畫傘,好像還沒有傘能賣到那個價吧。”
“是啊,所以又有的賺。”顏青竹得意一笑。
阿媛卻哼了一聲,“這綢傘到了,你也未和我說一聲,如今想到拿山上去給石嬸子和阿芹,這才想到我了。”
顏青竹暗道自己確實粗心大意,一時忘記第一個該拿給她用的,想老實承認錯誤,脫口卻打趣道:“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